骄傲!两位无锡籍科学家新晋中科院院士
中国江苏网12月9日讯昨天,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宣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61位,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70位。让咱们无锡人骄傲的是,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教授黄如(45岁),和中国科技大学量子计算实验研究专业教授杜江峰(46岁)两位无锡籍科学家,此次同批新晋成为中科院院士。黄如教授还是9名女性新中科院院士之一。
女院士黄如,
在市一中留下“学霸传说”
新晋中科院女院士黄如,1981年到1985年就读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86年高三时,因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去了南京中华中学。昨天,记者在市一中找到了黄如当年的学籍表,上面有成绩单和每届班主任的评语,“学霸传说”纸上可见。
人品好、爱思考的“学霸”
孙一平老师是黄如进入市一中后的第一任班主任,她对黄如的印象是,一个个子不高,很朴实的小女孩。孙老师回忆说,黄如人品好、很勤奋,随着时间推移,她身上的学霸气质凸显,“她是那种过目不忘的孩子,老师讲过的东西她都记得住,所以主科、副科都学得好。”在黄如的学籍表上,记者也看到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历史、地理,清一色都是97、98这样的高分。
黄如初中时代给老师们留下的另一深刻印象是喜欢独立思考。“她是个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和其他同学相比,遇到难题她不太喜欢问老师,但是每次考试都很稳定。”在物理老师沈瑞清看来,正是黄如喜欢独立思考的特点,让她学习上的后劲特别强,或许也是她后来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1984年,黄如以高分考上了无锡市一中高中部,而且上的是当时的“女生班”。“那时市一中试点‘女生班’,我就是她高一和高二的班主任。”洪元瑞老师说,市一中当时云集全市少年精英,生源情况非常好,给女生们单独开班,既是考虑到女生的思维习惯与男生有所不同,也是为了培养女生独立自主、不缩在男生后面的精神,“当时全市的女生尖子可以说都在我们班上,黄如在这些学生里同样也显出了她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特点,而且这时她已表现出了自己执着的个性,研究问题的时候非常有韧性。”
她潜心“琢磨”微电子芯片
黄如的专业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这个专业到底研究什么呢?其实微电子学研究的项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其中的电子器件都是微电子学的研究方向。
事实上,如果没有微电子学的基础研究,那么这些富有创意的电子产品将无奈地受限于电池的电量、原件发热等问题,变成中看不中用的高科技玩具。而黄如正是致力于带领团队设计超低功耗的电子器件,让高科技真正能够应用在现实生活里。但这样的工作并不简单,运行速度更快的芯片要求更小的晶体管,但集成密度的提高以及尺寸减小会导致功耗剧增,整个芯片的温度上升,甚至产生信息被破坏或者电路系统瘫痪等连锁反应。多年来,全球科学家一直在着力解决芯片的功耗和发热问题。
据了解,面对这一难点问题,黄如立足基础器件研究,以根本性的工作原理和器件结构为突破口开展工作。她从不同电子系统对功耗和其他性能的不同要求出发,发明了全新的局域SOI器件结构,提出动态自适应超陡转换新工作原理以及其他一些新器件技术,不仅巧妙地解决了传统器件存在的问题,使电路功耗降低效果显著,而且在设计之初就潜在地具备了大规模集成的潜力,为成果延拓转化奠定了重要基础,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叶向远)
无锡两院院士多宜兴更冠绝县域
2012年无锡市吴文化协会曾出版《无锡籍两院院士》,该书收录无锡籍(含江阴、宜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84位。而至2015年,宜兴有23位两院院士,雄踞全国县级市榜首。
杜江峰院士,
天一中学的“鸿鹄少年”
新晋中科院院士杜江峰,昨天成为天一中学多位老教师热议的人物。这位天一中学校史上的首位两院院士,在少年求学时代就有颇多传奇,比如拒绝父母安排读中专,非要上天一中学,再比如高二时就被保送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拒上中专,考进天一少年班
盛福清是天一中学原党支部书记,在校任职期间一直负责少年班事宜,杜江峰就是他的学生。盛福清说,杜江峰从小就聪明,喜欢问“是什么”、“为什么”,常常将同样当老师的父母问倒。
1983年,杜江峰初中毕业,那时他的姐姐已在读高中,家里有些难以负担两个高中生,因此希望杜江峰能去念中专,早点毕业工作,到学校替杜江峰填了志愿表。但杜江峰早就心仪天一中学,为了抗争,一向听话的他在校不看书、到家就睡觉,父母拗不过他,只得将志愿表改了回来。
“上了少年班他就说将来要考上名牌大学,报效国家和报答父母。”盛福清说,为了筹措学费,杜江峰的母亲辞了民办教师的工作,去当时工资较高的大队企业当了工人。
盛福清总结说,能上少年班的孩子大抵有三大气质:有志气,聪明且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发散思维,这三点杜江峰都占了。学习的时候,杜江峰喜欢将公式自己推导一遍,对书上的结论进行反向诘问和延伸思考,这使得他的成绩非常突出。
保送测试,他曾睡过头迟到
上世纪80年代的天一中学,少年班是学校一大特色。1985年,全国有15所重点中学的少年班向天一中学伸出橄榄枝,希望天一中学推荐优秀学生,杜江峰就是在那年被保送中国科技大学。
那是在1985年5月,中国科技大学一位数学老师和一位物理老师来到天一中学,对准备报考少年班的学生进行测试。盛福清做通了杜江峰父子的思想工作,让当时尚读高二的杜江峰参加了这次测试。然而,杜江峰隔天晚上失眠,第二天测试迟到,最致命的影响是,命题中有一道是超高中范围的,因此中科大老师将需要用到的公式写在了黑板上,随后又擦掉,但杜江峰来得晚没有看到。这时,杜江峰靠喜欢自己推导公式的习惯救了自己。“他在试卷上用了大量篇幅将这个公式推导了出来,并正确解答了题目。而在另一场物理测试中,他用标准答案以外的思路解答出了其中一道题目,令两位老师刮目相看。”盛福清回忆,因为如此出彩表现,考试一结束两位中科大老师就认定杜江峰直接保送,“那一年,杜江峰是天一中学被免试保送的唯一高二学生。”
等待五年,终未孚恩师厚望
在中科大少年班,杜江峰依旧风光,并且没有跟风出国深造,一直在中科大学习,拿到博士学位并留校,求学期间,杜江峰获得了大学学子的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
毕业后,杜江峰一直没有忘记母校和恩师,多次在天一中学演讲,并开办了杜江峰实验室。“他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等都会告诉我。”盛福清说,他至今记得一条短信,那是2010年1月20日,杜江峰在得知科研成果入选2009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后发来的,“今有幸入选中国2009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晚上电视新闻可能有,权作对恩师培养的回馈。”
“其实我等这一天,已等了5年。”盛福清说,5年前,杜江峰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当时他很激动,因为这将是天一中学校史上首位两院院士,如今只是晚了5年被中国科学院接纳,同样是天一殊荣。
(施剑平)
链接:
今年是两院修订章程后
首次增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的决定,此次两院增选是2014年两院修订章程后首次增选。此次增选,包括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专家顾瑛、北斗系统副总设计师谭述森、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等新老科学家新晋为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有6个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增选后,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777名,中国工程院现有院士852名。
、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