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生态补偿机制掏真金白银 首次注入8309万

19.02.2016  12:11

  

  “以前村里财力有限,建了有20多年、‘超期服役’状态的灌溉渠道坏了只能修修补补,河塘清淤、整治每年也只能‘小步走’,现在有了生态补偿资金,终于能‘迈大步’了。”近日,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南村村的村民代表会议上,该村农口条线干事员孙庆峰高兴地说。当天,该会议公布了节前拿到的首笔生态补偿资金所用项目、金额等信息。从无锡市财政局、市农委获悉,市区80余万亩生态保护区域首次注入生态补偿资金8309万元,生态补偿机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有1300多亩水稻田、500亩蔬菜基地的南村村,近年来受生态保护红线的制约,村级经济增长乏力。村委一些工作人员想不通,现在有些村、涉农社区有较好的商业、工业资源,物业经济红火,村级财力充足,为什么他们保护了这座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却只有受穷的份?

  2014年底生态补偿机制在我市正式实施,2015年确定补偿范围、对象等,让一批镇、村负责人深感保护青山绿水的动力增强了。去年,南村村积极配合农林、国土等部门,对划入保护区的每一块蔬菜田、稻田的位置都详细测量、确定边界并进入国土GPS监测系统,按水稻田每亩400元、蔬菜基地每亩200元的标准向上申请生态补偿资金。经核准,该村可拿到近6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一合计,村里农业设施改造、河塘清淤等要先动起来,早一日开展村民就早一日得益,生态保护效果也越明显,等资金到位时再结账。去年,他们把500亩水稻田内渗漏的土渠改造成节水型防渗漏水泥明渠。孙庆峰粗略算了下,改造后渠道渗漏现象大大减少,水稻田每次打水时间可缩短约3个小时。对1300多亩稻田灌溉渠全部改造到位后,村里农业灌溉用水每年可减少1万立方米,随其流入河中的农药化肥可减少1万余斤。

  在该村的储家塘,60多岁的储宝林看到邻居又开始在塘边洗菜洗衣,高兴地说:“村里有60多条河、塘,不少河塘没法每六七年清淤一次,水容易发黄、有异味,有了生态补偿资金后,村里去年清淤面积由以前的十几亩增加到20多亩,上次村民代表大会明确以后村里每年生态方面投入要增加20%以上,我们能享受更多青山绿水的福利了。

  无锡市财政局人士介绍,这笔生态补偿资金实打实是新增的,以后补偿范围将逐步向全部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域拓展,补偿标准将提高,每3年调整一次。无锡市人大还将和有关部门定期对资金是否按要求使用等进行监督,推动无锡市生态保护跨上新台阶。(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