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水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形成系列
新年临近,“橙色”排水养护专业检修车开进崇安区宁海里北片小区进行季度养护,看着戴防毒面具的施工人员撬开阴井盖,清理出污水总管里的淤泥和杂物,居民们拍手称赞:“现在老新村雨污管道堵塞、开裂,打个电话就有专业人员上门维修。雨污分流了,污水不会随雨水流到河里,无锡的水才会更清澈。”
“无锡市排水管理条例》。" >老百姓纷纷点赞,‘勋章’应颁给《无锡市排水管理条例》。”崇安区排水处副处长闵辉刚说,治水先截污,《条例》要求定期维护、检查公共排水设施,为了更好地进行长效管理,无锡还在全国率先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入专业养护队伍。
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钱群介绍,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看,科学治水,立法先行。自2008年起,两届市人大常委会接力,无锡市先后制定了以《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为核心的8部“涉水”法规,从供水到排水、从河道到航道、从区域保护到节约利用,基本形成了一个水环境保护地方立法系列,为无锡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打下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修订“最严法”,铸造治水利器
2007年,太湖供水危机爆发敲响了警钟,全市上下水环境保护意识空前觉醒。无锡市委、市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铁腕治污,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决策、顺应百姓期盼,履职伊始就果断提出“治水必先立法”。
在一系列“涉水”法规中,《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被称为“地方最严环保法律”。为修订这部条例,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多次大胆探索。第一次委托专业机构起草条例初稿,第一次聘请立法专家顾问,第一次召开专题立法理论研讨会……一系列的第一次使得这部条例深深打上了“无锡特色”的烙印。
“这部条例先后易稿40多次,工作量是制定其他法规的3倍,但更严格的规定为无锡水环境保护提供了锐利武器。”曾参与这部法规修订的人大工作人员说,修订后的条例增加了超前条款,先于国家“十二五”减排要求,明确将氮、磷污染物排放总量纳入控制指标,分别对推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制度、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特别增加了“水生态保护”一章,在水污染控制、污水集中处理、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更严于上位法。
铁腕截污,市区主要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无锡市排水管理条例》制定前,推进污水治理最令人头疼的是居民排水户接管问题,这几乎触碰到了每家每户的利益,几乎把全市挖了一遍。”市市政和园林局局长吴燕敏介绍,2009年起,全市开展“控源截污、规范排水行为”行动。当时,城区黑臭河道较多,一些临河房屋的厨房、厕所产生的生活废水直接排到河里,老百姓对此投诉较多。但在这些临河房屋装接雨污分流管,要挖破地面,穿堂而过,才能把污水管接到马路前来,许多居民不愿意。对不肯接管的排水户,我市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各种现实问题亟需法律法规的规范,市人大常委会针对无锡实际立法,《无锡市排水管理条例》应运而生,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排水条例的亮点是‘控源截污’,8部‘涉水’法规中,这部法规的效果立竿见影。”市人大环资城建工委主任陈国宁介绍,《条例》明确规定,管网覆盖地区,排水户必须限期接管,并设定了相应的罚则和严厉的限制供水条款。这一条款极大地推动了排水户规范接管工作。
吴燕敏表示,排水条例实施后,无锡市全面梳理了整个城市的污水排放,排水户从无序到有序,一次性还了老账,大量污水被拦截处理,市区主要河道不再黑臭,部分河道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近日,市太湖办交出了一份“成绩单”:今年太湖无锡水域连续六年安全度夏,连续六年确保了饮用水安全。
“治水涉及岸上、岸下,长期而复杂。”市人大常委会相关人士介绍,在《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的修订过程中,一个将多部涉水条例整合起来并构建系列的想法逐步清晰起来。
“涉水”法规系列为无锡市“治太”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2011年7月,全国湖泊安全立法座谈会在锡召开,全国人大环资委原主任委员汪光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盛赞无锡“治太经验”,称无锡水环境保护地方立法系列全国鲜见,建议将其作为参考,推动国家层面制定出台湖泊安全法。
六年磨一剑,铸法治水。市人大常委会相关人士说,无锡水环境保护地方法规系列已成为无锡的一张靓丽“名片”,在无锡地方立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