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建便携导弹训练基地十余年 练出射手无失手

12.05.2015  17:23

  5月的江南,绿色葱葱,一片生机盎然。对于完成年度整组任务不久的民兵预备役部队来讲,正是一个生龙活虎的练兵时节。

  在无锡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宽阔的操场上,记者看到,3支民兵预备役高炮分队正摆开阵势训练。基地负责人滕晓启告诉记者,这里教学保障资源丰富齐全,不少兄弟单位都慕名前来训练。

  花香自有蝶飞舞,优质训练基地当然会吸引别人过来“借光”,而这正是江苏省军区大力开展民兵预备役跨区基地化训练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他们注重发挥一些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专业突出的训练基地的辐射效应,打破地域和建制壁垒,在全省军区范围内组织民兵预备役分队“择校”驻训,有效破解了一些单位训练缺器材、组训层次低等难题,促进了全省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水平的提升。

  跨区联训补短板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网络流行语,最近也成了扬州市宝应县人武部部长缪彬的口头禅。

  有如此感慨,缘于一场思想交锋。前不久,宝应县人武部集中研究“柳堡二妹子女子民兵连”训练问题时出现争议。全连有医疗救护和情报信息两个专业,而依托县里的训练基地只能保障医疗救护训练,情报信息专业怎么组训成为难题。

  缪彬了解到南通市通州区建有民兵情报信息训练中心,就提议到那里组织训练。然而,有的同志提出,民兵出去训练难、组织又存在安全隐患,没有装备器材找些理论书籍组织学学、买些录像片集中看看就行了。

  “自我保障不了,难道不能主动作为,走出去‘借船出海’?”部里为此专门组织讨论,最终决定尽快协调组织情报信息排到南通市通州区进行训练。

  “类似这样的‘思想交锋’,绝非个例。”江苏省军区动员处参谋叶欢告诉记者,受地域条件限制,各市(县、区)所属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承训条件差异也较大,部分单位习惯于在本单位搞封闭式自我训练,对一些自身难以组训的课目,宁愿降标准,也不愿到有条件的基地“求学”。

  江苏省作为在全国较早开展基地化训练的省份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先后建成了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专业突出的训练基地。一边是优质的训练基地资源出现闲置,一边是少数单位不愿出门“拜师”。为提高基地化训练质量,2012年6月,这个省军区专门作出部署,要求各单位在地级市范围内走开跨区联训路子。

  “走民兵跨区联训之路,既是落实民兵训练任务、提升训练质量的现实要求,也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好办法。”溧阳市人武部部长丁国明告诉记者,他们已连续两年组织民兵通信分队到常州某预备役通信团训练基地集训,效果非常明显。

  专业组训进“名校

  在这个省军区,提起无锡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那可是大名鼎鼎。

  早在2001年左右,江苏省军区就投资采购了某型便携式地空导弹模拟训练器,配置在这个基地用于教学保障,并选派基地的专武干部周一鸣、蒋家济两人到当时的陆军导弹学院专门进行学习。后来,周一鸣还在省军区组织的演习中打出第一弹,并命中靶标。

  一战成名,加上独有的模拟训练器材,这个训练基地的防空专业教学一下子就打响了品牌。省军区司令部领导告诉记者,数据统计显示,从这个基地走出的导弹射手在实弹演习中无一失手。

  像无锡这个基地一样,近年来,这个省军区还聚焦防空、通信、防化、舟桥等重点专业训练和首长机关训练,依托南京、常州、泰州、徐州、连云港等市级训练基地建设省级训练中心,由省军区统一配发大型制式训练装备器材和教材教案、电化教学资料,相关军分区(警备区)内部调剂或协调地方政府购置足够的训练器材保障。

  为提升跨区训练质量,这个省军区每年都要组织全省民兵骨干走进这些重点“名校”受训,力争让优质教学资源产生更大效益。今年4月,该省军区通信处刚刚依托徐州市通信兵训练基地,分3批组织了240名民兵骨干专业训练。

  优化资源要互通

  这段时间,南通军分区组织的民兵跨区专业训练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军分区的统一协调下,全市民兵防汛分队骨干、通信分队骨干、情报信息分队骨干、高机分队骨干和迫击炮分队,分别在海安县、海门市、通州区、启东市、如东县的民兵训练基地同步展开。

  “这些年,每个民兵训练基地都因地制宜积累了自己的专业优势,组织跨区联训是互相取长,相互都受益。”南通军分区作训科长吴宏刚告诉记者,在平时建设中,军分区机关都会通盘考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全区力量,支持县级训练基地的优势专业建设。

  “我们如东在上世纪70年代就组建了‘环港女炮排’,迫击炮训练一直是我们的强项。但仅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很难为全区的集中训练提供充足的教学保障资源。”如东县人武部部长吴凤俊告诉记者,现在军分区在赋予任务的同时,还统一采购补充训练器材,并将其他县区的装备器材、优秀教员等训练资源一并纳入集训保障当中,大大提升了集训效益。(左 毅 王余兵 本报特约记者 田亚威)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