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探出10吨危险废物 经营者被判拘役
原标题:无人机探出10吨危险废物
无人机参与执法。广州日报记者何波摄
污浊不堪的作业现场。
执法人员采样。
执法人员采样。
两家隐藏在高明西安新庄村内的加工场,白天紧闭大门,有意停工躲避查处,却终究没有躲过无人机上的“天眼”摄像装备。这宗“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以来的高明首宗涉刑案件,也成为佛山“环保法治年”里首宗启用无人机成功办结的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昨日下午,记者最新获悉,两家加工场的经营者谭某财和叶某金因犯污染环境罪,分别被判4个月和5个月拘役,并分别被处罚金8千元和1万元。
看点:
无人机首次参与办刑案
昨日,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该案线索的起获,来自于佛山市、区两级环保部门联合“环保警察”展开的一次全市综合执法活动。1月25日下午,有三架四旋翼或六旋翼样式的无人机先后升空,接近高明西安新庄村内不足十家企业聚集的村级工业园。执法人员从无人机传回的视频资料发现,这两家无牌照企业与其他企业混杂,大门紧闭,厂区里却堆放了大量废旧化工桶。
执法人员找来公证机关清点称重发现,两加工场内的废旧化工桶总数超过2600只,总重则超过了10吨。执发人员透露,这两家加工场内的废旧化工桶高度疑似危险废物,两经营者则可能涉嫌环境污染犯罪。于是,高明环保部门立即启动“一门式”综合执法机制,由环保和公安部门几乎同时启动行政与刑事调查,而从提请公安机关介入到展开调查,时间没超过12小时。执法人员披露,次日,由高明区检察院、公安以及环保部门等组成的联合执法组再到现场核查。而为了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荷城街道办联合供水、供电部门对现场实施了临时性生产断水、断电。
调查:两工场未获营业执照擅自开工
经进一步调查,叶某金和谭某财没有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没有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便擅自开工建设。随后,两人分别在配套环保设施未建成、未验收的情况下,就擅自投入了生产,加工场存在环境安全风险,性质恶劣。其中,从2013年起,谭某财同样曾未经环评,在荷城海口小学附近经营一五金加工店,来回收、加工废旧化工“铁皮桶”,将铁皮桶简单清洗后,压制成铁皮再卖给他人获利。
当年11月,高明环保部门曾对该加工店发出了“环境违法行为改正通知书”。
进展:
两“老板”分别被判拘役
根据有关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即应当被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的刑事案件。而本案中,两次采样的分析报告显示,叶某金加工场内的970个化工桶净重达5.878吨,属于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列明的物品。谭某财加工场内标签为“拓普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底用稀释剂”等三类化工桶同样属危险废物,总重达4.921吨。
1月29日,高明公安经侦大队先后将谭某财、叶某金两人抓获,并予以刑事拘留。昨日下午,记者从高明法院最新获悉,谭某财、叶某金污染环境两案件于当日宣判。谭某财(男,55岁,高明人)、叶某金(男,50岁,高明人)两人同因犯污染环境罪,分别被判处拘役4个月、5个月,并处罚金8千元和1万元。这两起案件也是高明公安经侦“环保警察”成立以来首批办结的污染环境案件。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此次办案改变了以往先由环保部门启动行政调查,再由公安机关接手调查的方式,案件从侦办到宣判仅用了三个月时间。
焦点:
环保部门新添了哪些神器?
去年以来,市环保部门开始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多次利用无人机展开环保执法试验和监察。这种不受空间和地形条件制约的设备,被视作能够成功克制村级工业园内的各种山寨厂“躲猫猫式”排污排废的神器。这些无人机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实施操纵,能携带诸如高分辨率CCD数码相机、轻型光学相机、红外扫描仪、激光扫描仪和磁测仪等多种机载遥感设备。执法人员通过无人机搜集的证据资料,就可对各种隐蔽生产的企业的类型、治污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作出分析,甚至可以热感监测排气,并在夜间完成任务。
而事实上,自今年1月1日起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保部门在这部号称“长牙齿的法律”的框架下,被赋予了更多的新监管手段。现在,环保部门不但可利用科技手段快速突破企业排污的“防线”来采集证据,还可更快地对被监管企业采取包括查封扣押在内的多种行政强制措施。而在此前,查封扣押权仅被规定用于处置医疗废物时才可动用。此外,环保部门在办理环境污染案件时,可与公安部门快速对接,对涉案人员采取行政拘留的强制措施。而未办理环保审批、未取得环保验收、未取得环保排污许可证和未经许可经营危险废物、暗管偷排、闲置治污设施、超标排放等行为,涉案人员将受到从行政拘留到刑事处罚的多种严厉处罚。(记者杨博通讯员崔妙灵、侯权、李钊(除署名外))
原标题:无人机探出10吨危险废物经营者被判拘役
稿源:人民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