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与改革创新先行】因地制宜 联合联动 扎实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工作
近年来,在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和省旅游局的高度重视下,全市旅游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14.5%,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6.6%。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达268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3.9亿元,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91.2%和110.4%,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6%。自申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以来,该市自加压力,主动创新,拉开了地方旅游业的改革序幕。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明确地方旅游产业支柱地位
早在2012年,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主任和组长的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工作。获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后,市委、市政府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将全市旅游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目前,《连云港市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工作实施方案》,分别经市委常委会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讨论研究通过。
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市政府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强化部门联合联动、资源共享,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整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委员会、连云港电信局、市交通局等资源,实现了全市大型商圈、城区干道、交通枢纽、医疗机构、BRT快速公交、星级酒店、高等级景区、高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等游客密集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为游客网上预订、咨询、投诉等提供了便利,也为连云港旅游微信、微博、手机APP客户端等发展夯实了基础。在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方面,全市21家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有10家依托私营旅行社资产而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日常业务由所在旅行社负责;有11家依托国有酒店、景区、车站等建立,工作人员、日常业务由所在酒店、景区、车站负责。市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实行统一考核、统一管理、统一配置设施设备和宣传资料。在促进市民旅游消费方面,实施旅游年票制度,本地市民每年花费88元,可以全年不限次数游览全市所有收费景区。政府采取返还年票代办费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年票发行工作,借助私营场所开设年票代办点22个,年票年均发行量突破25万张,景区年均刷卡达80万人次。在公共交通服务方面,通过政府采购外包的模式,确定国有企业市城投集团负责建设、市鑫城旅游发展集团负责日常管理、民营企业连云港鹰游集团负责自行车生产、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车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四方联建”模式,在市区投放了2800辆公共自行车,极大地改善了公共交通服务,受到了市民游客的广泛好评。
三、聚焦热点、突出难点,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系
我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涉旅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实行行业内部动态监管,强化多级多部门联合监管,突出重点区域、重要时段、重点领域的集中监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行业监管方面,通过行业文明创建、诚信创建、模范创建等方式选树正面典型,培育行业标兵。实行线下查处、网上曝光、违规约谈、短信提醒等方式,公布旅游“黑名单”,建立品牌退出机制。全面公开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乡村旅游点、旅游客运等信息,引导游客选择规范、诚信、文明的旅游企业。在联合监管方面,建立市政府牵头,各县区、景区和市级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整合涉旅行政资源,壮大旅游市场监管力量,建立由网络、电话、信函等多种渠道构成的游客投诉统一受理平台。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全市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建立旅游投诉处置机制方案》,建立由旅游、工商、物价、城管、公安、交通、工商、食品卫生监督等多个职能部门参与的旅游投诉联合处置机制,成立联合执法办公室,形成淡季约查、旺季联合办公、重要景区驻点执法的工作机制。在集中监管方面,每年4—10月旅游旺季,由市政府成立旅游市场和环境集中整治指挥部,抽调相关县区和市级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制定整治方案、明确责任清单,对城市车站周边、重点景区及景区周边的旅游市场和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推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切实提升游客满意度。在社会监管方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和旅游质量监督员等监督作用,通过组织明察暗访、旅游体验、专项督察、热点聚焦、常规反馈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加强对旅游市场和环境的监督。在专业机构监管方面,公安、国土、工商、城管、物价等部门在云台山景区设立了分支机构,花果山景区专门成立了景区监察大队,进一步强化了监管力度,有效提升了旅游行业监管的专业性,发挥了行业监管的综合效应。
四、资金引导、政策扶持,推动旅游企业和景区发展
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区域性旅游中心的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专项引导资金1000万元,统筹其他旅游资金700万元,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教育培训以及旅游发展奖励等支持力度,将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强力的政策支持调动了县区和企业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全市国家4A级景区数量实现了四年翻一番。加快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海州区政府所属的两家4A级旅游景区——桃花涧、孔望山景区率先实现了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由市城投集团负责景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从而加大了景区的投入,提升了景区的品质,受到了游客的好评。国有旅游企业积极探索旅游融资渠道和平台,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私募、经营权质押、门票收费权质押等方式融资约10.3亿元,较好地促进了旅游发展。全市14家收费的3A、4A级旅游景区有12家实行了网上售票和预约,以花果山为代表的景区自助售取票、自助入园检票等功能不断完善。全市13家4A景区全部实行了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管理。
连云港在旅游业改革创新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征途才刚刚迈出一小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有的领导和单位对旅游改革创新的认识还不足、重视程度还不高;推进旅游改革的速度还不够快、成效还不够明显;对旅游改革深层次问题缺乏研究和论证,改革创新的系统性、制度性、前瞻性还不足等。
下一步将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改革要求,紧密结合地方旅游发展现状,立足改革,努力创新,迎难而上,积极开展旅游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景区经营机制、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为促进全市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推动全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连云港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