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各界期盼已久的国家级规划——《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公布。此前的3月24日,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方案通过,自贸区扩展为四个。“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战略有着紧密联系,标志着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有了新的支点。
1. 为何需要新版图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是必然的。一般认为,经济增速之所以下行,是因为我们传统的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消费不得力。投资、出口、消费都在进行深刻转型,在拉动增速方面分别面临着不同问题。
从投资来看,经济学家吴敬琏的分析认为,2009年的强刺激曾经使得增长率达到10%、11%的水平,撑了三个季度,接着是十几个季度的下滑。此后,这中间也有一些短期的刺激使得增长率回升,但是它的时效越来越短。
在投资拉动边际效应越来越小、时效越来越短的同时,大量投资的进入也产生了负面效应,比如产能过剩、资源浪费、房价高企、地方债……“这个一方面需要消化,另一方面蕴藏着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所以这是必须要避免的。”吴敬琏说。“一带一路”把投资引向国外,就不会产生这些问题,同时,还能为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值。
那么,出口呢?中国加入WTO后的十几年,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所向披靡。历史经验证明,出口对于中国多么重要。但如今,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世界经济失衡等内外因素影响,出口形势持续不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进出口增长目标是6%左右,比去年的预期目标7.5%又有下降。2015年前两个月,全国进出口同比下降2%。在去年外贸目标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今年的开局仍然不太乐观。
再看出口面临的国际形势:我国目前已经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贸易摩擦成为常态,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成本继续上升。外贸转型虽有所进展,但仍然需要时间。在自贸区谈判方面,WTO框架内进展停滞,美国在TPP和TTIP中排斥夹击中国,中国亟须找到新的对外开放窗口,“一带一路”成为必然选择。
最后,消费情况如何呢?我们知道,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速的贡献率很低,但是潜力巨大。但是,扩大居民消费涉及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填平房价医疗和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短期内又很难达到。
不唯GDP,并非不提GDP。在三驾马车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存在一个拉动经济增速的空档期,这需要一个突破口。是谁呢?“一带一路”。
除了是国内需要,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还认为,“一带一路”也是世界外部经济失衡的环境要求。
他认为,美国和欧洲都没有能力再平衡世界经济,中国有这个能力。为什么呢?第一,中国有过剩的资本,肯定要走出去。第二,中国的巨大产能,这也要有出路,“资本需要投资空间,过剩产能需要新的市场”。
2. “一带一路”:开放新前沿
“一带一路”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拉动经济增速,而且更在于构建新的开放格局。有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新的对外开放体系的建构,至少包括三个层面:国内沿线省市的开放与发展;中国周边国家的开放合作体系;以及包括中东、欧洲在内的大周边合作体系,可以说是三环相扣的开放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30多年了,对外开放应该有新的角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说。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看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需要,是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具体实践。
对于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开放格局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规模之大——域内有60多个国家,约4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63%。那么,其经济内涵具体是什么呢?《愿景与行动》给了明确回答:发掘区域内市场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程国强说,共建“一带一路”将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提供新动力。
不用再过多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工程、道路、港口、通信……有太多需要投资的领域。据预测,至2020年,亚洲地区需要投入8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支撑目前的经济增长水平。
郑永年认为,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具能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一带一路”国家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过剩的产能、中国的资本、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都是这些国家所需要的。
当前的情况是,当国家需要通过对外产能输出化解产能过剩时,外汇储备恰好为国内企业的海外拓展提供融资支持,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多边金融机构。美国主导建立了世界银行,日本主导建立了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呢?亚投行早已做好准备。
郑永年说,东南亚、中亚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中国建立亚投行,进行互利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方有巨大的缺口需求。“欧洲没钱,中国有钱,中国过剩。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和银行手里有很多现金,这么庞大的现金要转化成资本走出去。”
视野回到国内,新格局的构建,意义更在于把中西部推向开放的前沿。程国强说,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西北、东北、西南、沿海和港澳台、内陆五大区块的定位与布局,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促进全面释放内陆开放潜力、提升内陆经济开放水平。
在《愿景与行动》中,有一章专门论述了“中国各地开放态势”,足见这一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位置之重要。据民生证券研究院的统计,各地“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达1.04万亿元,跨国投资规模约524亿美元。预计带动2015年新增投资4000亿元左右,拉动GDP增长0.25个百分点。
郑新业说,沿海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中西部地区如何从现行的开放中获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沿海发展了之后,实际上需要思考广大内陆地方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发展,给内陆发展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契机。
3. 四个自贸区:改革新高地
3月24日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方案的通过,打响了自贸区“第二季”的发令枪,连同2013年9月正式挂牌的上海自贸区一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四个“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正式集结完毕。
从上海自贸区扩展到从南到北的四个自贸区,很多人相信,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其最终目标是要将成熟的经济和金融制度向全中国推广。
以开放倒逼改革,历史上中国的四个经济特区有着成功的经验,它们发挥了拉动中国改革的作用。如今,四个自贸区的起点已不可同日而语,它们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当年的经济特区,目的是对接港澳台,引进外资和技术,重在开放。而如今的自贸区,形成南北呼应,重在自我转型和升级,意在改革。
当下的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无论是贸易总量还是GDP总量在全世界占比都早已突破10%大关,中国经济也正式宣布进入新常态。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自贸区所要面对的是新常态下进行的新一轮体制创新的先行先试。新常态之下,是高水平的开放、高质量的发展和高标准的改革。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日前在博鳌论坛上透露,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四个自贸区将进一步开放。金融、教育、文化、医疗机构、建筑、设计、会计、统计、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都是未来自贸区重点开放的服务业领域。
“在即将实施的广东自贸区里,我们要率先实施对港澳地区自贸区的开放,开放的领域会达到153项。未来一段时间四个自贸区会进一步开放,有的自贸区会在全国推广,这就是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的目标所在。”王受文说,“开放会成为新常态下中国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源泉,是通过试点向全国引进的一个改革开放的路径。”
一种解释认为,在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版图中,如果把“一带一路”看作是横向铺开的话,那么,四个自贸区的意义就在于纵向深入。当“一带一路”在开辟对外开放新通道时,作为传统开放起点的沿海,在尝试着把改革开放“掘”得更深。
人们看到,从四个自贸区到“一带一路”环环相扣。一个改革开放的新版图,正在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