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童谣唱进7000所学校
新华报业网讯 “中国的笑容里有我,我就是甜蜜的酒窝;中国的春光里有我,我就是盛开的花朵……”11月4日,在一首童声合唱中,第六届“童声里的中国”主题活动在南通市通州区启动。活动由中国关工委、中国音乐家协会、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共同指导、以“核心价值观沐浴我成长”为主题,系列活动将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新一批充满童趣、希望和幸福的儿童歌谣将在全国唱响。
当天上午,通州区新落成的“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舞台上明星闪烁,徐沛东、阎肃、郁钧剑、鞠萍、付林等著名词曲作家、表演艺术家联袂登场,而真正的主角却是一批天真稚气、活蹦乱跳的孩子。他们以天籁之音演绎的《孔子爷爷好》等刚刚揭晓的“首届全国儿童音乐优秀创作奖”获奖作品展演,赢得潮水般掌声。
“‘童声里的中国’是从我省通州乡村童谣唱响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介绍,2006年通州区面向全国发起“唱响荣辱观”新儿歌创作征集推广活动,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悉心培育。
如今,这一系列主题活动已连续举办六届。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的童谣、童诗、童歌作品5万多件,精选汇编成《童声里的中国·核心价值观沐浴我成长》等10余部新童谣精品集。这些散发着童真童趣的童谣,唱进校园、唱进了江苏7000多所学校、滋养了1000多万少年儿童。“童声里的中国”,不仅被打造成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大品牌”,而且被列为中央文明委工作要点,培育成全国少儿艺术活动品牌。
“这一曲江苏童谣又唱出了‘新乐章’。”省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丽娟介绍,这次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创作委员会和通州区政府联合创设的“童声里的中国”儿童音乐优秀创作奖,是迄今为止全国儿童音乐创作评选的最高奖,以后每两年评奖一次,每届评出10首“优秀歌曲”,由“童声里的中国”冠名推出。
走进在我省率先开展童谣教育的通州石港小学,俨然是童谣的海洋。校长马建告诉记者,少年儿童最容易接受的文学样式是“童谣”。他给记者讲了一则该校师生用童谣交流的故事。一位调皮的小学生忘带家庭作业了,小家伙把一张纸条交给老师:“老师老师你别怪,家庭作业没有带。贪睡早晨起不来,没拿作业跑得快!”老师看后善意回复:“孩子孩子真可爱,家庭作业明天带,春困早晨起不来,家里闹钟是否买?”这样的交流,既教育了孩子,又增进了师生情感。
“童谣教育不仅能够愉悦孩子的身心,也能拓展他们的成长空间。”担任活动主持的央视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回忆道:“我在央视主持的少儿节目受到欢迎,得益于打小就参加少年合唱团,是唱着儿歌一路成长的。”
4日下午,“新时代呼唤新儿歌”专家论坛在通州举行,来自全国的著名词曲作家、音乐教育家齐聚一堂,为“新儿歌”调弦定调。
“创作队伍老化,选材乏善可陈,词曲灵气不足,尤其值得重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沛东指出。“儿歌不该植入太多成年人的东西,要简单、明了,朗朗上口,适合儿童口味,寓教于乐。”
“要紧跟时代潮流搞儿歌创作。”著名儿童歌曲作家金本认为,一首儿歌唱响一个时代的年代已经远去,快节奏的时代要求儿歌的创作也要跟上生活的节奏。他提醒说,创作高水平、广传唱的儿歌,不仅需要高水平的音乐素养,还要对儿童认知和儿童心理有足够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反映当前儿童的情感和愿望。
“儿童音乐的推广更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各界的支持。”通州区委书记宋乐伟介绍,今年起“童声里的中国”活动进入基地化运作阶段,该区建立起建筑面积达5107平方米的“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并专门成立“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金会”,参与管理和运作,为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让“新儿歌”越唱越响亮。本报记者付奇陈明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