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沂:集体经济突围带动贫困户脱贫
新华网南京6月21日电(杨振 刘宇晴 满东广)家住江苏新沂市北沟街道仲庄村的陈威是位“80后”,2014年9月以前,他得赶着去100多公里外的徐州市区上班,一周回家一次。自打村里招来了自己的东家中国重汽,在村里新建了一家重卡4S店,他可以在家门口上班了。
对村里人而言,这个4S店落户的更大意义则是村集体资产的壮大和集体收入的增加,并且带动村里6户贫困户脱贫。仲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设介绍,4S店占地20多亩,村里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持20%的股份,预计年底能分红10多万元。现在,这个村年集体收入累计有数十万元。这些钱打算怎么花?“还是用在公共事业上,村里有了收入,咱们才能更好地为大家伙服务!”张建设说。
大河有水小河满。2013年以来,新沂市创新推行以“班子增活力、集体增资产、群众增收入,基础设施强、服务阵地强、民主管理强”为主要内容的“三增三强”工程。其中,以集体增资产为重要抓手,狠抓强村富民,兼顾集体和个体尤其是贫困户的利益,让群众看到发展的希望。
双塘镇段宅村位于新沂市东郊,土地瘠薄,过去是个“穷村”——集体帐上没有钱,农民增收缺门路。村支书支玉刚说,全村一直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加上土地易旱易涝,村集体多年零收入。到2006年底,村里还负债20多万元。其实,像段宅村这样的情况在当地不算少。2012年之前,新沂市有50多个村集体收入不足万元,有的几乎为零,被群众戏称为“空壳”。集体经济一穷二白,让基层两委联系服务群众难以硬气。
要想做强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政策扶持。新沂市农工办、国土局、财政局等10多个部门合力帮助各村共建,制定了23条具体的帮扶、支持、奖励措施:对有效运营的标准化厂房,经验收合格,一次性享受市财政12万元补助;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改造、扩建、修缮实现运营增收的,按投入的30%给予奖励;鼓励各村充分利用市场杠杆,整合配置资金资源,引领20各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率先“突围”。段宅村作为村级科学发展试点村,通过梳理村集体资产,盘活了村里的老校舍,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说动村里走出去的经济能人返乡创办了江苏雨润心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事苏北特色小菜的加工。仅此一项,村集体固定资产就增加了1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带动村民就业100多人。
除此之外,段宅村还建起40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租给民办幼儿园,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4万元,还同步解决了本村和邻村千余农户子女的“入园难”问题。三年来,村里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水蜜桃、花木等经济作物种植,帮助了农民增收。
目前,新沂市253个村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厂房、发展合作经济、成立实业公司、兴起服务经济、开展招商引资等,实施各类项目611个,7成以上村成功摘掉“空壳村”帽子,年收入突破20万元。
阿湖镇练马村整合了省市扶贫、农业开发等多方资金,把资金变资产,实行“村集体流转、合作社管理、贫困户承包”。村里首先拿出8万元集体资产,流转了本村土地。“我们还鼓励村里的大户,像买预售房一样提前6个月上交每个大棚3500元的股份,共投资126万元,建设了48个蔬菜大棚,交给贫困户脱贫使用。”练马村党支部书记徐杰说。
贫困户尤平山从两个大棚干起,如今已自己建起7个蔬菜大棚,还在去年年底,投入30多万元,在自己4间房的地基上翻盖了2层半的楼房。
去年,新沂各村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582个,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00万元,带动1200多贫困家庭就业脱贫。为防范集体资产流失,新沂市对集体“三资”全面推行“村账镇管”制度,凡是村级重大工程项目、大额开支、重要资产处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群众全程民主参与,全程跟踪监督,让“三资”在保值的同时增值8000多万元。该市还建了“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系统”,集体资产或集体资源性资产发包,必须在群众监督下公开拍卖或公开竞标,上级部门也可实时查询、动态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