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形势 抓住新机遇 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上新水平
这次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林业工作,分析当前林业形势,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重大战略思想指导林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我国林业改革发展水平。
一、关于2016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年来,全国林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紧盯大事要事,既注重整体谋划,又加强分类指导,出台了一批规划和文件,对“十三五”林业工作逐项安排并狠抓落实,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年完成造林1.02亿亩,超过三年滚动计划年均任务;完成森林抚育1.26亿亩,为年度计划任务的105%;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4万亿元,同比增长7.7%,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340亿美元。
(一)落实“四个着力”扎实有效。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作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根本任务,逐项安排部署,全力抓好落实。着力推进国土绿化方面,在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国加快推进国土绿化现场会,出台《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6-2020年)》,对国土绿化进行科学谋划和全面部署,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着力提高森林质量方面,在江西省召开全国森林质量提升工作现场会,印发《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着手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方面,在陕西省召开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发布《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森林城市建设进行安排部署。新授予22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还有80多个城市正在积极创建。着力建设国家公园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审查工作,东北虎豹、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雪豹、亚洲象、环首都等国家公园筹建工作积极推进。
(二)服务“三大战略”取得突破。立足林业优势,认真谋划布局,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确定了防沙治沙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两大重点,建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大中亚地区、中国—东盟等林业合作机制,成功举办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全球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高级别对话,发布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率先突破推进会,明确了准备重点突破的7个方面,建立了局省市共同推进工作机制。印发了《京津冀生态协同圈森林和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力争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率先实现突破。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召开首次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林业工作会议,确定抓好“3大行动、9项工作”,推动长江沿线各省市形成保护生态的合力。印发了《长江经济带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重点加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三)林业改革全面实施。国有林区改革省级实施方案全部批复。260亿元金融债务清理完成,其中与木材停伐相关的130亿元,中央财政将从2017年起每年安排利息补助6.37亿元;分离企业办医院、学校、三供一业等工作扎实推进,多渠道安置富余职工9.7万人,87个林业局单列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国有林场改革完成了省级实施方案批复和试点省验收,近1/3市县实施方案已获批复,260个市县、634个国有林场完成改革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全国集体林权流转2.83亿亩,林权抵押贷款850多亿元,县级以上林权管理服务机构1800多个,家庭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8.4万个,森林保险参保面积21.74亿亩。同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认真做好涉林相关工作。《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通过中央深改组审议并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甘肃、宁夏等地湿地产权确权试点方案》正式出台,《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启动了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试点和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参与起草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纳入红线的林地范围及管控措施。林业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审批行为更加规范,事中事后监管逐步加强。
(四)生态修复持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深入实施,三北工程启动两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长江、沿海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完成年度任务;开展了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工作督导,退耕还林进度明显加快,2015年度任务全部完成,2016年度任务进展顺利;组织了“十二五”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启动了新一轮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在重点沙区开展了灌木林平茬抚育试点,新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县10个。建设国家储备林1237万亩。发布了《造林技术规程》、《旱区造林绿化技术指南》,新增5个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一轮试点。全年生产林木种子4600万公斤、苗木404亿株,满足了造林绿化苗木供应。湿地面积指标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了《退耕还湿实施方案》,退耕还湿20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
(五)资源管护继续强化。天然林保护实现全覆盖,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加强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林地变更调查试点有序推进,“林地一张图”日益完善。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临时禁止进口象牙及其制品的禁令延期实施3年,并扩大了禁止进口范围。新增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处、国家森林公园21处、国家沙漠公园15处、国家湿地公园134 处。森林资源清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工作。与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森林公安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森林公安正规化建设。健全了森林资源监督机制,开展了森林资源管理情况检查,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督查整改。组织开展了“清网行动”、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国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9.48万起、刑事案件近3万起。
(六)精准扶贫成效明显。根据林业特点和优势,确定了“四精准、三巩固”的林业扶贫工作思路。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0亿元,全国落实生态护林员28.8万人,带动108万贫困人口脱贫。退耕还林、国家储备林建设等工程和项目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通过统筹整合资金、落实银行贷款,对贫困地区发展木本油料、森林旅游、经济林、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给予积极支持,35万户、110万贫困人口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印发了《林业科技扶贫行动方案》,开展了送科技下乡等林业科技扶贫行动,一批贫困人口依靠科技实现精准脱贫。加强了定点扶贫、片区扶贫工作指导,4个定点扶贫县落实贷款15亿元。
(七)灾害防控总体平稳。国务院批复《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各地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全面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森林航空消防省份扩大到19个。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034起,受害森林面积9.32万亩,因灾伤亡36人,取得了多年来的最好成绩。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强化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山等重点区域重大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7亿亩,防治面积1.2亿亩。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正式纳入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全年妥善处置野生动物疫情24起。有效应对8 次沙尘天气过程,林业系统未发生大的安全生产事故。
(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召开了第三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产业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启动了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各类森林旅游地接近9000处,年接待旅游人数12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5%。全国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开展了重点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建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启动了林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和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体系建设试点,认定了第二批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参加了2016土耳其安塔利亚世界园艺博览会并获最高奖项,成功举办唐山世园会、中国森林旅游节、中国竹文化节等节庆展会。
(九)科技和信息化支撑更为有力。召开了全国林业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林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主要林木育种科技创新规划》和加强林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启动了2个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竹子、杨树、落叶松、牡丹纳入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十三五”规划。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广了一批先进实用技术。高分四号卫星投入使用,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工程启动立项。全国生态定位站达到179个,新批建工程中心8个、质检机构3个。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29项、行业标准215项。确定了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首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公布了第六批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授予新品种权196件。出台了《“十三五”林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了林业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指导意见,开展了中国林业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金林工程”、电子政务内网等项目批准立项,启动了全国林业信息化率测评,国家林业局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濒危物种进出口审批与联网核销系统投入使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了生态大数据应用与研究战略合作,建立了有关林业数据协同共享平台和机制。中国林业网站群超过4000个,访问总量突破20亿人次,在部委网站绩效排名中保持第2名。
(十)政策法治保障逐步完善。印发了《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30个专项规划。中央林业投入1133亿元,与2015年同口径相比增长19%。提高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投资补助标准,新增了物种国家公园、国有林区防火应急道路、国家森林公园等资金渠道。金融创新取得突破,发布了林业领域PPP项目指导意见,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署合作协议,40多个项目签订贷款合同755亿元,已经落实152亿元;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拟设立1000亿元的林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首期260亿元已开始对接项目。建立了林业贴息贷款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落实贴息贷款240亿元。中国绿化基金会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募集资金超过1亿元,正在履行项目备案和交易程序的林业碳汇项目83个。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林业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和修改10件部门规章,湿地保护条例已上报国务院审查。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林业普法、行政复议和诉讼等工作扎实有效。
(十一)宣传出版和国际合作深入开展。围绕林业中心工作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了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各主要新闻单位和网站刊播林业报道1.2万多条(次)。《中国绿色时报》发行量首次突破7万份。发布了《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出版了《中国湿地资源》等系列图书,《绿色发展与森林城市建设》入选2016年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积极实施林业“走出去”战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与11个国家签署了林业合作协议。深度参与了应对气候变化、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国际谈判,成功完成了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出席中非共和国新任总统就职仪式等重大外交活动,有效化解了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期间个别国家南海紧急动议危机。获得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举办权,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上当选公约常委会副主席国。中美共建中国园项目正式开工。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森林城市大会、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等重要会议。国际竹藤组织和亚太森林组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林业利用外资、境外森林资源利用与培育合作、对外援助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十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狠抓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内教育,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三强化两提升”学习实践,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党费专项检查等工作取得实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了集中整治“四风”问题专项检查。完成了中央巡视整改任务,加大了涉林案件查办、资金稽查审计和问题线索处理力度,林业资金不谋林、侵害林农利益等问题得到严肃查处,林业系统党风政风行风持续改进。加强了林业干部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统战、群团、工青妇、机关后勤、老干部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二、关于当前林业形势与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确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开展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新的治国理政方略和重大决策部署,正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逐步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林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只有准确把握并积极适应这些新形势新变化,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完善林业的制度体系、政策框架和工作举措,林业现代化建设才能抓住新机遇、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发展。
准确把握林业发展形势,核心要求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掌握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理解总书记对林业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切实增强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林业重大问题,多次视察林业林区工作,多次关心林业职工生活,多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林业改革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据不完全统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的重要批示、指示、讲话达100多次,涉及林业改革、造林绿化、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融为一体,既有对林业地位作用、发展战略、森林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又有对林业具体工作的指示要求;既有林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又有推动改革的制度、举措和办法,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之高、批示指示之多、推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既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和基本遵循,又是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最新形势和最大机遇,需要各级林业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积极主动作为。
准确把握林业发展形势,根本任务是用习近平总书记重大战略思想指导林业改革发展,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视林业的战略意图,全面落实中央强林惠林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上新水平。近几年我国林业之所以能够在深化改革、资源培育、生态保护、森林城市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关键在于各级林业部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惠民、保护优先、尊重自然等重要理念,不断完善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路举措,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林业发展。当前,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各级林业部门要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着力在学深学透、真学真用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学用一致、知行合一,不断提高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准确把握林业发展形势,基本方法是认真研究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对林业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深刻影响,在把握大局、服务大局中寻求林业发展新机遇,推动林业实现更大发展。总的看,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我国林业发展形势将会长期利好,林业发展态势将会持续向好,大家对此要坚定信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持之以恒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林业现代化建设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机遇,也应有不同的措施办法,做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就是要用中央最新精神分析研判林业的形势与任务,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上来,抢抓发展机遇,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更好地指导林业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大局。
(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将扩大林业发展红利。中央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高度重视,专门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当前,中央正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顶层设计,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林业改革发展将会迎来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
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重要领域,既要完成好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又要抓住难得的改革机遇,创新林业体制机制,为林业现代化建设释放更大改革红利。一方面,可以借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强劲东风,重点抓好国有林场、国有林区、集体林权制度3大改革,认真完成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湿地产权确权试点等120多项改革任务,彻底解决多年想解决但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为林业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中央和全社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林业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许多文件和规划都专门对林业作出了安排,确定了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制度保障。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出台后,中央关于林业的决策部署一定能得到全面落实,损害自然、破坏生态的行为必将受到严肃追究,我国林业发展必将迈上新的水平。
当前,我国林业改革正在全面推进,要按照中央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投入更大精力抓好改革落实,力争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在抓好林业三大改革的同时,要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林业资源、机构、资金、专业等独特优势,会同有关部门和省份抓好试点方案落地,确保改革试点取得成功。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把深化改革既当成任务又当成方法,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林业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思想,始终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最终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生态状况堪忧,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严重短缺,林业综合生产能力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既从补短板的角度,要求加强生态保护,又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要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在这些方面,林业既责无旁贷、任务艰巨,又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上生态短板,就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生态保护和修复投入力度,林业将是主要支持领域。这有利于实施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推动生态状况逐步改善,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全国有46.6亿亩林地、39亿亩沙地、8亿亩湿地和4万多种野生动植物种,利用丰富的土地和物种资源,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等产业,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优先选项。这有利于借助需求侧的强大拉动,优化林业产业产品结构,增强林产品生产能力。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优化各类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任务是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要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扩大森林面积,增加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为生产生态产品和林产品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加大保护力度,严守生态红线,努力减少生态资源损失,防止生态退化和破坏。要加强城乡生态治理,改善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地享受优质生态服务。要科学利用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管,提升绿色优质林产品生产能力,满足市场对林产品的巨大需求。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必将促进绿色惠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全国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既为林业扶贫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林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我国林区、山区、沙区集中了全国60%的贫困人口,既是发展林业的重点地区,又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帮助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必须立足当地资源,发挥林业优势。早在2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就指出,闽东的振兴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这就是著名的“三库”理论。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林业,不仅可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状况,扩大生态空间,促进贫困地区保护生态与脱贫增收协调发展。对于生态良好的贫困地区,通过科学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可以让贫困人口依托当地资源尽快摆脱贫困。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国家和许多地方已将发展林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选项,林业的工程、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人口通过保护生态、发展产业实现了就业增收。但是,林业精准扶贫的任务依然很重,空间和潜力也很大。今后,要更有力、更扎实地推进林业扶贫工作,全力打赢林业脱贫攻坚战。一方面,继续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帮助更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另一方面,认真总结推广林业精准扶贫的模式和经验,完善政策措施,严格落实责任,不断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和脱贫成效。各级林业部门要勇于承担生态脱贫、产业脱贫任务,支持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林业实现就业增收,提升林业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各地整合的涉农资金,要多安排贫困人口开展造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既促进脱贫,又改善生态。
(四)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必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林业。近年来,国家在增加“三农”财政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三农”领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资本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三农”和扶贫信贷投放持续增长。这对林业来说是重大利好,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投入不足问题有望缓解,推动林业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提高经营水平和质量效益。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财政收入增速趋缓,大幅度增加林业投入的难度很大。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既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又要完善林业投融资体制,深化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丰富涉林金融产品,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流向林业。在农村金融创新方面,林业与农业相比更具优势、更有潜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各地积极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赋予了集体林权抵押担保等权能,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开发性贷款业务蓬勃发展,林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有所缓解,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完善林业抵押担保贴息机制,破除金融资本流向林业的障碍,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快进入林业。要强化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更多符合林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各类林业经营主体的需要。要深入研究国有森林资源、公益林的抵押担保权能问题,进一步增加林业抵押物。要加强林业抵押贷款监管,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好预案,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三、关于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国林业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维护国家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能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力争全年完成造林1亿亩,森林抚育1.2亿亩,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380亿美元,森林、湿地、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全国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一)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国有林区改革要坚定“四分开”信心和决心,加快理顺国有林管理体制机制,高度重视剥离办企业办社会职能,妥善安置富余职工,有效化解金融债务,确保林区社会稳定。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重点解决定性定编定岗和活化激励机制等问题,开展改革中期评估和成效监测,着手研究解决改革遗留问题。全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上半年召开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进一步研究部署深化改革任务。没有出台深化改革文件的省份要抓紧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政策,充分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同时,要认真完成中央深改办安排的其他改革任务,加快编制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制定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方案,指导地方开展“多规合一”试点。推动制定部门权责清单,继续取消下放一批林业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许可标准化水平。
(二)着力推进国土绿化。认真实施国土绿化工程,加快退耕还林进度,加强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制定《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与统计管理办法》,推广“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和部门绿化。启动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造林项目。发布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技术规程。出台《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50年)》,建设国家储备林1000万亩。出台《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6-2030年)》和《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命名一批国家森林城市,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启动乡村绿化示范建设。落实全国森林经营规划,完成省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加快编制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启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分6大片区实施16个区域工程和48个示范项目。抓好森林抚育和退化防护林修复,强化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加强林木种苗培育和质量监管,推广使用良种壮苗,公布第三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完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加快发展林业碳汇交易。
(三)严格管护森林资源。从严控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修订《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落实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抓好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推进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完成重点国有林区45个林业局二类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强化森林资源监督执法,开展全国森林资源管理核查。深化森林公安改革,稳步推行由森林公安机关代行林业行政处罚职能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模式,抓好专员办和林业工作站协同监督试点,形成联防联查联打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发布《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指导意见》,新建一批森林公园。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坚决制止移植天然大树进城。
(四)全力防控森林火灾。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认真实施全国森林防火规划,抓紧编制省级规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森林防火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航空消防覆盖面。推进森林防火专业化建设,扩大军民联防、联训、联指、联战、联保试点,加强对武警森林部队建设的协调和指导,进一步提升防扑火能力。严格落实林火监测报告、24小时带班值班等规定,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火灾隐患排查,强化预警响应分级管理,完善指挥通讯、信息报送、火情研判等工作机制。防火队伍坚持靠前驻防、跨区驻防,一旦发生火情,要靠前指挥、跨区增援、重兵扑救,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稳定的林区环境。同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管理,部署开展尽责情况自查。抓好重点地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蔓延扩散。积极做好沙尘暴监测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全力抓好林业安全生产。
(五)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修复。认真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制定湿地分级管理、国家重要湿地管理、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等制度,推进湿地保护政绩考核,抓好湿地产权确权试点,推动湿地从抢救性保护向全面保护转变。严格控制湿地开发和围垦强度,积极开展退化湿地修复,加强湿地保护项目建设,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抓好退耕还湿试点。强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指导和检查验收,新建一批国家湿地公园,实行国家湿地公园晋级制。开展《湿地公约》湿地城市认证,抓好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国际重要湿地监测、重要湿地健康功能价值评价和内蒙古泥炭沼泽碳库调查。
(六)突出抓好防沙治沙。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全面落实防沙治沙政府责任,通报“十二五”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签订“十三五”责任书。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项目,强化沙区原生植被保护。加大防沙治沙投入力度,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推进沙区灌木林平茬抚育试点。加强国家沙漠(石漠)公园建设,发布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
(七)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认真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抓紧制修订相关配套制度。启动东北虎豹、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争取批准建立亚洲象等重点物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监管,改善和扩大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维护好生物多样性。推进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基地和基因库建设。落实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做好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活动的相关工作。完善国家自贸区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管理便利服务措施。加快筹建大熊猫保护研究基地,开展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野化放归。发布第二次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阶段性成果。
(八)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发布《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林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优化林业产业产品结构,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木本油料、经济林、竹藤花卉、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推动林产品精深加工,增加绿色优质林产品供给。争取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指导意见。推动落实中国林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制定林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着手建立中国林产品交易中心,启动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全国林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抓好重点林产品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认真筹备2019北京世园会,积极发展林业展会经济。
(九)稳步提升科技和信息化水平。认真落实全国林业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增强林业发展新动能。推动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种业创新等重大科技项目,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标准化和新品种测试体系,启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主库建设,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运用。抓好大气负离子监测试点。推进“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实施碳卫星、金林工程、生态大数据等重点信息化项目,完成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抓好中国林业网运行维护。
(十)建立健全政策法治保障体系。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种苗费补助标准,扩大生态护林员规模,落实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国有林区深山远山职工搬迁等补助资金,新增国有林场管护用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退化林分修复等投资,增加主体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林业的比例。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启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林业项目试点,争取落实政策性开发性贷款300亿元以上。尽快报送《森林法》修订草案,积极推动湿地、天然林、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等立法。完善林业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办理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坚决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林业行政行为。
(十一)注重提升宣传出版影响力。认真组织开展“喜迎十九大”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林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大力宣传近年来我国植树造林、森林防火、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主动向驻华国际机构和驻华使节宣传我国林业建设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林业声音,引导国际社会全面了解我国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进一步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认真解读林业重大政策和重点工作部署,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先进经验和模范人物,用榜样的力量推动林业改革发展。抓好重大题材生态文学作品创作和出版,精心编纂《中国林业百科全书》,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精品力作,为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增添正能量。
(十二)深入开展国际合作。认真筹备召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推动落实《“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在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积极参加有关重要国际会议和第九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精心筹划专项对口磋商工作,认真做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高层会晤中的林业活动。促进亚太森林组织发挥区域引领作用,推动在华设立全球森林资金网络。积极落实防沙治沙、野生动物保护、竹子加工利用等援外项目,继续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深化境外森林资源利用与培育合作,抓好外资项目建设和管理,做好世行贷款新项目准备。
(十三)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巩固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三强化两提升”学习实践成果,坚定党员干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检查监督,认真开展资金稽查和内部审计,严肃查处涉林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稳定基层林业站所,充实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同志们,在新形势下推进林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抢抓发展机遇,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尽责担当,狠抓任务落实,全面开创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