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文明之花绽放江苏大地
文明程度彰显发展高度。社会文明程度高,既是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的综合体现,也是最终的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推动“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境界持续攀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悠久文脉璀璨耀眼,红色文化熠熠生辉,文化自信显著增强……一幅新时代社会文明的壮丽答卷,正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培根树魂,崇高思想点燃人心
“难忘一九二一年,南湖红船谱新篇,唤醒睡狮腰挺起,拯救中华于危难……”近日,淮安市淮安区漕运镇的民歌大舞台上,漕运镇百姓理论说唱团正在演唱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闸民歌”,表达建党百年之际的喜悦之情。
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才能更好地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江苏,广大党员干部、高校师生、“百姓名嘴”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形成 “理论飞燕”、追梦学堂、“偶”来讲、“五微必至”微宣贯等大批理论宣讲品牌,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新思想深入人心。
以初心之火,点亮信仰明灯。当前,江苏各地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5月26日,徐州马庄村文化礼堂,全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在这里启动,来自基层一线的宣讲员们讲述了有信仰的奋斗故事、心路历程和生动实践。太仓市依托飞燕讲堂、“新时代大家说”等平台载体,借助学习智慧屏等传播方式,设立70余个庭院学习阵地,宣讲员进村入户,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知党史、听党话、跟党走。
江苏是一片红色文化的热土。2014年12月,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强调,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近年来,江苏持续探索新方法,让全省红色资源更鲜活地呈现出来、更好地深入人心。全省24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1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让红色精神广为弘扬。
由江苏原创的话剧《雨花台》,这些年来演遍全国,让雨花英烈精神直抵人心。“演戏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精神淬炼的过程。”《雨花台》中恽代英的扮演者崔钟说。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理想信念接力传递。江苏共有赵亚夫、王继才等5个全国“时代楷模”,72人(组)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8人入选全国“最美人物”,1350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典型示范群体。
精神托举,志愿服务成为亮丽风景
成风化俗、滋养心灵。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持续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重要体现。一组沉甸甸的数据,彰显着江苏实力——创成29个全国文明城市,占全省城市总数54.7%,总数、占比均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实现了设区市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
张家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率先提出文明城市概念,到获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再到成为唯一连续六届高分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张家港在不断实现城市文明的跨越。
如何在乡村发展中传承弘扬传统美德的力量?江苏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走进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工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呈现眼前——“孝善”文化宣传长廊,一幅幅生动的宣传画,一个个感人的孝善故事,都是大家身边的人和事。立足本土文化,催开一朵朵乡村振兴之花。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江苏推出“八礼四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童”字系列美育活动等一批产生全国影响的工作品牌,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牢思想道德根基。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江苏27个县(市、区)全国试点和21个县(市、区)省级试点梯次推进,在全域开展文明实践,试点经验、特色做法在全国产生良好反响。
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设施,汇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场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统筹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五老”人员、公益人士等各方面力量……当前,江苏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资源打通贯通联通,形成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强大合力。
志愿服务日益成为江苏城乡大地的亮丽风景。全省12.9万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68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开展集中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3万场次,志愿服务遍地开花,蓬勃开展。
以文化人,铺就百姓幸福底色
“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5月13日晚,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博雅礼堂座无虚席,大型原创徐州梆子现代戏《母亲》正在上演。舞台上,淮海战役的恢弘场面、老英雄母亲的生死选择,让观众受到心灵洗礼和精神升华。
涵养民族血脉、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有效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以文铸魂、以文化人,提振昂扬向上“精气神”。
静泊在扬州三湾古运河畔,以巨船、风帆为元素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6月16日盛装亮相,为传承运河文明、讲好运河故事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韵汉风、水韵书香,近年来江苏全力打造运河文化、江南文化等品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江苏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撑。从2016年启动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正在推进中,计划用十年时间全面梳理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提炼江苏历史文化精神,实现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一大批江苏出品的文艺精品力作,在本省乃至全国文艺界广泛引发好评。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推拿》《黄雀记》,在国外广受欢迎的歌剧《拉贝日记》《运之河》,圈粉无数的影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白日焰火》和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近期,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江苏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出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锡剧《烛光在前》、扬剧《阿莲渡江》、淮剧《为你绽放》、苏剧《太湖人家》、电影《童年周恩来》《守岛人》、电视剧《数风流人物》、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等文艺作品。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的同时,我省全面升级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向全省延伸覆盖。“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随着南京图书馆、省美术馆新馆、江苏大剧院、南京博物院二期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使用,目前全省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书香江苏”,彰显着江苏人的文化气质。浓浓书香拂遍江苏大地,连续举办17届江苏读书节、10届江苏书展、11届江苏农民读书节,不断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去年,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90.1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89个百分点。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转型升级,送戏、送书、送展览到基层持续进行……精彩纷呈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组数字彰显了江苏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3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834亿元,占全国的10.90%;185家(次)企业、54个(次)项目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苏州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南京世界“文学之都”、扬州世界“美食之都”……一座座闪亮名城,成为彰显江苏特色文化魅力的符号。
深厚底蕴激发强大活力,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造、建好精神家园、讲好江苏故事,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把社会文明推向新的高度。(记者 顾星欣 吴雨阳)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