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音乐会:由维也纳而来的传统

26.12.2015  10:09

 

 

2016年转眼即到,岁末年初的靖江充满了喜庆气氛。眼下,参加“新年音乐会”,正在成为颇多靖江人文化生活中不折不扣的“关键词”。今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将为靖江市民呈现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新年举行音乐会的传统源自“音乐之都”维也纳,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一个半世纪以来,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风貌,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其最大特点。在1939年12月31日,由克莱门斯·克劳斯执棒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新年音乐会上第一次专场演奏了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作品。这场音乐会实际上是向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发布一个信息,维也纳爱乐乐团忠诚于奥地利。

 

从1941年的第二届开始,以后除1945年因战争原因停办一届外,音乐会都是于每年的1月1日定期在金色大厅举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新年期间举行的这场圆舞曲音乐会被正式称为“新年音乐会”,并成为奥地利丰厚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通过电视向全球40多个国家进行直播,观众人数超过10亿,在全世界乐迷心目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例如在3个加演曲目中,最后两个永远是《蓝色多瑙河》,以及《拉德斯基进行曲》。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而2005年的新年音乐会上,为悼念印度洋海啸的遇难者而取消了这一曲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响起时,听众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这时,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中断指挥转过身来,向现场听众(同时也通过电视向全球收看直播的听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于是以后的新年音乐会又多了一项内容: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被听众掌声打断时,指挥都会转身向广大听众致辞,预祝新年快乐。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洛林·马泽尔用了几十种语言来表达新年祝辞,倒数第二句是他略显生硬的汉语“新年好!”随后是英文“Happy New Year!

 

如今,世界各地选择在当地作为“文化地标”的场所、以代表着城市最高艺术水平的音乐盛事来迎接新年,已经成为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