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九”的南京城,沐浴于一片冬日暖阳之中——12月25日至26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会议传递出一个个力透纸背的政策信号、一项项铁画银钩的谋划举措,格外引人瞩目。
今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意义非同寻常:不仅仅是科学谋划新的一年经济发展,更是在“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局的关键时刻,明确发展方向,凝聚发展共识,增强发展信心。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江苏如何做到认识更到位、适应更主动、引领更有为?放眼全球大势,立足省情实际,江苏如何为下一步经济工作定好调、布好局、出实招?
站在两个五年的交汇点,履践“大逻辑”更加自觉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形势?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讲话中表示,今年初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全面展开‘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工作布局,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石泰峰以两“稳”两“有”为“十二五”江苏经济定位:这5年,江苏经济总量先后突破5万亿、6万亿元,今年可达7万亿元左右;“三二一”现代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不过,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内外部条件变化,我省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国普遍遇到的情况在我省有也所表现。总的是内需不足和外需不振交织、中低端产品过剩和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并存、工业产口价格下降和部分要素成本上升叠加。
“综观‘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宏观形势和我省经济发展走势,我们在如何把握上最为集中的是,要突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个大逻辑。”罗志军强调。
现在,全国各地对新常态的认识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已经开始。第二种是认识还不到位,适应不太主动,引领基本无为。第三种是很不适应,没有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行动上自觉不自觉逆向而行。“应当说,在江苏‘第一种情况’是主流,但第二、第三种也不同程度存在。”罗志军说,要着力解决好“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下怎么干的”问题,进一步廓清认识、明确方向、创新前行。
石泰峰指出,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罗志军书记、石泰峰代省长的报告,在会上引发热烈讨论。“两份报告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怎么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怎么干的江苏版解读和回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说。
来自苏北的赣榆区委书记曹卫东对两份报告的最大印象是“信息量很大,包含的新东西很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江苏经济工作的指南针”。他认为,报告旗帜鲜明地释放了三个导向:目标上的问题导向,我们现在一边保传统产业的运行,一边加大新兴产业的培植;思路上的逻辑导向,基层干部在新常态下压力是大的,要有真本事,真情怀,对新的理念,要加强学习;措施上的务实导向,要雷厉风行,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过去是按年看,现在是按季度看,甚至是按月看、天天看。
“十个更加注重”,让中央部署与江苏实际紧密结合
做好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个更加注重”——
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从过去主要看经济增长速度有多快转变为主要看质量和效益有多好,要做到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
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影响经济增长有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但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有效供给的总量、供给的结构不能适应需求总量、需求结构的变化。
把握经济大局,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
这样的路径选择,源自对中央部署的深刻领悟与坚决落实,同时也离不开对江苏省情的准确把握与清醒认识。
在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看来,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中央精神,是江苏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经济篇,是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江苏篇,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充分把握省情实际,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周期规律和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在世界经济大背景和全国发展大格局中谋划江苏发展,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分析形势辩证客观,部署工作科学务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供给侧改革,无疑是本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最热的词汇。“推进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选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罗志军说。为此,我省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易认为,江苏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省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经历转型升级、产业转移,需要通过构建新的供给端,包括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来解决老问题。“必须深化供给端的改革,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化解金融风险,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紧扣六大重点,打好“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鲜明提出,江苏的着力点将主要是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
把准江苏发展脉动,突出问题导向,会议特别研究了“六大重点问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扩大有效投入,农业农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外资外贸,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
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我省已明确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此,省委、省政府起草了建设“一中心、一基地”的两份意见以及企业互联网化提升和企业制造装备提升两份计划,在会上进行了讨论。
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表示,“一中心、一基地”,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具体部署,是针对江苏的优势、潜力以及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更好地抓好工作的具体举措。“我们要把智能制造作为江苏在全球制造业领域中实现全面赶超的关键突破口,推动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让制造业始终成为江苏的优势领域”。
有效投入对稳增长、调结构具有关键作用,也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的重要结合点。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介绍,未来我省在投资领域上将突出这样几个重点:一是致力于完善可持续发展硬件条件,重点建设一批铁、公、水、空、管及信息网络“六路联通”工程。二是立足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建设一批高端产业项目。三是着眼于呼应城乡民众热切期盼,支持一批民生项目加快实施。
“听了报告很受鼓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虽然很有挑战性,但我们充满信心。”张家港市委书记、张家港保税港区党工委书记姚林荣说,明年将落实好省里总体布局,落实企业减负降本各项措施,全力抓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企业互联网改造,加强金融工作创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各项改革。
引领新常态“江苏版”布局 ——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侧记 -
南京10:21 28.12.2015 中小企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