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6日上午,由民建中央、国家工信部、中国侨联、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湖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暨海外侨领侨商三湘行活动,在长沙开幕。在主旨演讲和主题论坛环节,嘉宾们围绕“适应新常态,促进新转变,谋划非公经济新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湖南日报将精彩观点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一带一路”是“交响曲”
中国侨联副主席 乔卫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下,发展离不开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把握这两大市场的发展,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将极大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将进一步激活国内市场,这无疑是重大的新机遇。
要深刻理解“一带一路”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继续秉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华人华侨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全球有6000多万华人华侨,他们享有5万多亿美元的总资产,并且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是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效桥梁和使者。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华人华侨不仅是非公企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可以依靠的力量,也是湖南公有企业走出去需要依托的力量。一方面,华人华侨在“一带一路”中可以推动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共赢;另一方面,“一带一路”也将为华人华侨创造新的发展机会。我坚信,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在广大华人华侨参与和支持下,湖南经济也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未来。
进一步发挥非公企业的优势
湖南省副省长、省工商联主席 何报翔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一步发挥非公企业的市场经济风向标、改革发展试金石、技术创新先行者的优势,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更有作为。
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要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环境,让他们全面进入法律和政策允许进入的领域;另一方面非公企业要发挥发展机制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站到产业发展、技术变革和市场变化的最前沿,积极发展新技术、主动研发新产品、率先发展新业态、努力探索新模式,不断为经济持续增长增添新动力。
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非公企业要担当促进就业的责任,善待员工,慎重裁员,保障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担当环境保护的责任,真正把企业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基础之上;担当安全生产责任,确保企业职工的工作安全、生命安全。同时要严格依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着力打造企业形象。
努力实现自我更新、自我提升。非公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勇于变革和创新,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获得先机;增强法制意识,依法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路子;增强创业意识,以互联网思维谋划企业发展,进一步创新企业生产和营销模式,积极寻找企业发展新的领域和增长点。
不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
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以来走出了一个波向下但是越来越平缓的走势,2012年至今两三年的时间,中国经济的增长区间在7%-7.9%,差距不到1个百分点,这是在全球经济环境不利、国内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压力下非常不容易实现的。这种增长率适度回落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当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很高的时候。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新常态之后说了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我们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就告诉我们,对于新常态一定要有平常心,进入新常态我们的增长可能会下滑,也会面临各种各样过去不曾遇到过的困难和压力,但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克服。
我们不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中国经济是一场马拉松,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曾经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这样跑不到终点,因为跑步的方式不对,跑到一半就会气喘吁吁,把PM2.5跑出来了,把河水跑黑了,我们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更加协调、和谐地去发展。
我认为长期增长的关键,未来要更加依靠制度、技术和结构调整,邓小平同志当年非常有名的一句话是“不改革死路一条”,在今天这样一个三期叠加、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明确加上一条“不创新死路一条”,因为创新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重要动力。
呼唤有良心、有雄心、有担当、有创新的企业家
中国侨联顾问、马来西亚常青集团董事局主席、丹斯里拿督 张晓卿
一个国家要全面快速地发展,必须要有一批有良心、有雄心、有担当、有创新的企业家。
非公经济发展,不管它是个体经济、私人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私人、家族或者投资股东的资本展开企业经营和奋斗,以实现人生的理想,以追求经济的效应,以担负社会的责任。
无论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的先决性条件。人的积极性、人的正能量一旦被发掘、被调动起来,它会发挥无限的潜能,也会创造永恒的价值。
而为了适应时代的趋势,为了回馈社会和民生,为了企业卓越的管理和发展,为了完成企业家创业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就必须在无休止的奋斗中不断地创新和改革。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创新的本质是弹性和灵活的,是不拘泥于一套既定的模式。
没有一件事比追求到一个美好幸福的生活来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所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大事,一个民营企业的成功除了追求财富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尊敬和分担社会的责任。
作为一个有担当、有雄心的企业家,他不仅要有企业家的胆识,也要有企业家的创新发展能力,缺少创新就缺少了新的生产方法,也缺少了新的投资应用,也就缺少了经济成长的动力,有企业雄心没有企业良心,常常身败名裂,有企业良心而没有企业雄心则又默默无闻、不思进取。
经济在酝酿新的增长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徐少春
我今天演讲就是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当前经济不是在下行,而是在酝酿新的增长。经济是波浪式前进的,现在新技术层出不穷,历史的新机遇让新技术和现在经济发展的周期正好结合,机会非常不易。所以我觉得在当前这个所谓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做的事情就是埋头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的重点不要放在经济是不是下行,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去谋求新的发展、新的增长。
第二句话是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发生了变化。未来十年新经济将超过传统经济。消费者更加个性化,组织更加轻盈化,产品服务更加智能化,商业模式更加多样化,管理与文化更加柔性化。我认为关键是怎么应对这种变化,找到解决之道。我认为未来只有两种企业存在,一种是直接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智能化的产品及服务,另一种就是为前一类企业提供信息化的东西。
第三句话是伟大的公司都孕育在大变局之中。百年来市场经济的规律告诉我们,变局大的经济危机、困难就是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所以我建议:一、抓紧布局,提前布局;同时,加强合作和联合。二、练好内功。不断练好基本功,才能不怕任何挑战和风险。三、增强专业化。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要靠一支专业化的团队。四、每一个企业要大量引进和培养90后,这样才能使企业基业常青。五、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好身体。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必然选择
工信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 莫玮
近年来,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意见,各地区、各部门推动政策落实到位。一是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多予少取,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三是多措并举,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四是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创新转型。五是搭建平台,聚集优势资源,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六是进一步鼓励、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立中小企业产业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的行动,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目前,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创新,开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局面:一是抓好政策的落实,加强中央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和政策调研以及储备,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力度。二是营造良好的环境,继续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权、中介收费,建立企业负担调查评估体系,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三是支持创业创新的发展。四是加强融资服务。五是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六是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靠创新实现凤凰涅槃
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王彤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确保中国实现经济中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助推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突飞猛进的同时,民营经济本身也得到了极大壮大,在今年8月22日公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有293家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有207家,在世界500强之中也有11家中国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中国500强中占据了接近半壁江山的地位。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非公经济和民营企业如何继续发展壮大,持续不断地为国家经济前行贡献力量?那就必须适应新常态,瞄准市场需求,促进新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
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中要更多地靠创新来实现浴火重生,通过创业创新推动产业变革,通过体制创新增强创新动力,让更多有生命力的前沿技术和新型产业技术同步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民营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正是转变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家正在营造更加有利于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民营企业要带头响应国家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行动,坚决克服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管理和销售服务落后、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在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浪潮中实现凤凰涅槃。
非公经济是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 赖明勇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点。
供给方面,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经济发展依然面临制度性障碍;宏观税负偏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环保成本上升。需求方面,出口对GDP拉动下降,外需受国际市场影响萎靡;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方向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积极通过改革和创新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非公经济是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推手。如何支持非公经济创新创业,我有6点建议。
一是优化制度环境,激活大众创业潜力。包括打破行业的壁垒,简政放权,大力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二是完善税收政策,减轻非公企业的税收负担。三是多措并举,包括推动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等,来提升创业主体活力。四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发挥道德调节作用。五是通过创新引智,提升创新创业质量。六是改善融资环境,增强创新创业的保障。
创新最重要在于营造环境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 马光远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出了问题,是我们面临最大的困境。说明靠过去的模式、过去的做法、过去的手段和工具终将难以为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把创新这面大旗高高地举起来。
美国经济学家菲尔普斯曾提出,当所有人把创新的主要精力花在技术层面的时候,是走了一条非常错误的路,因为有了环境一定有技术,但有了技术没有环境,技术也会丧失。技术创新绝对不能说不重要,然而我们在创新层面需要做很多的突破,最大的突破是什么?成思危主席谈到创新的时候曾经讲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他认为制度创新是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中国成为创新经济体的根源。
同样的,我个人认为创新最重要在于营造环境,我们应该在制度层面、金融层面、法律层面,也包括教育层面做大量的改进,不断去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大环境,这才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希望所在。
非公经济国际化的先驱是新移民的华商
归国华侨、清华大学教授 龙登高
非公经济的国际化,在我看来,它的先驱就是新移民的华商。
一是他们的创业机制和创新意识。我们谈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中最突出的群体就是这些敢于冒险、大胆走出国门的新移民的华商。而今后,这些非公企业也将会成为更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群体。
二是民营企业走出去。一个印尼的老华商跟我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机会”、 “没有攻的力量,就没有守的优势”。机遇就在问题当中,迎难而上就会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创造属于自己的机遇。面对着经济全球化之下的新格局,如果企业不走出去,在国际竞争新的格局、新的秩序之下,就很难形成自身的竞争力。民营企业对海外市场不熟悉,但海外华商是熟悉的,可以成为桥梁,进而形成海外华商网络。
三是非公经济国际化的机会在哪里。这种机会是和风险相伴生的。非公经济擅长在市场中创新,为谋求生存而创业。在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跨越制度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就可以形成创造财富的新机会。民营企业、非公经济,在中国经济低迷的时候大胆走出去冒险,可能就会在冒险中获得新的机遇。在中国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优剩劣汰,当这些企业、产品被淘汰的时候,新的产品、新的企业、新的机会就会产生。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具有优势。一方面,市场经济国家不能不敞开市场,另一方面,因为“船小好掉头”,可以规避各种风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及海外华商应该联手起来,联手开拓国际市场,降低探索成本,实现互利共赢,形成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