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习近平经济工作论述”解读之一

29.02.2016  16:4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深思熟虑,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并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形成了具有重大指导性、前瞻性、针对性的经济工作系列论述。两会前夕,人民网记者通过基层采访、专家解读、网民连线等形式,撰写并刊登8篇深度报道,充分反映全国各地干部群众全面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工作系列论述的思考和实践,为我国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主动打好决胜仗,赢得全年开局红。

华南,深圳。

猴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大疆创新的 29台无人机成了出彩的“表演者”。此前两个月,它开设首家实体店时,慕名而来的年轻人从凌晨2点就排起了长龙。

大疆无人机的诞生超前于市场需求。当别人模仿的时候,我们又投入研发做新一代产品了。” 这家把民用无人机送进消费者心底的公司,目前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70%。

东北,沈阳。

如果没有智能数控机床I5,我们可能就迈不过眼下这道坎儿。市场需求变了,产品也要跟着变。”谈及企业的转型升级,沈阳机床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文华深有感触。

当年,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力排众议,砸下七八亿元研发I5智能控制系统,曾备受压力和质疑。“眼看着砸那么多钱,前几年一点回报都没有,我跳楼的心都有。”关锡友说。

一南一北,深圳大疆和沈阳机床,两家看似毫无交集的企业,却不约而同演绎着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故事”。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

深圳大疆的无人机机群表演,成为猴年春晚的一抹亮色

 

吐故纳新 适应经济发展“大逻辑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临大势贵在顺而有为。

当中国经济从双位数高速增长逐渐放缓到个位数,同时 “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时,有些人患上“速度焦虑”,有些人感到“转型迷茫”,也有人忧虑自己的“钱袋子”。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清晰判断,明确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理论——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经济“新常态”以来,“新常态”已经成为指导中国经济实践、洞悉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站在更高起点上的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加、产能过剩等新问题纷至沓来,继续保持双位数的粗放增长,既做不到,也没必要。

以钢铁行业为例。在产钢大省河北,钢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也是很多“钢铁人”的魂梦所系。在唐山一家钢铁企业,人民网记者见到一位负责锻造的老员工。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用肉眼就能辨别其他人用专业设备才能甄别的质检问题。他说,自己在钢厂干了30年,再坚持几年就能领退休金了,希望儿子能来接班。

然而,这位老员工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所热爱的钢铁行业,在蓬勃发展几十年后,正步入一场悄然而至的冬天——原因主要是结构性产能过剩。

有数据显示,中国粗钢的产能超过11亿吨,高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生产的钢铁多是粗钢和螺纹钢,产能过剩的同时每年还要从德国、日本等国进口1000多万吨精钢和特钢。

一边是高库存难去,一吨钢利润不及一根雪糕;一边是国产钢材不能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用钢需求。这就是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尴尬。伴随着价格大幅下跌,2015年中钢协会员企业录得亏损645.34亿元,亏损面50.5%。

去产能的任务迫在眉睫,行业转型升级时不我待。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吐故纳新的时节,把握大势才能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从历史长过程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

钢铁大省河北打响化解过剩产能的战役。 (陈晓东摄/人民图片)

 

改革引领 结构优化刻不容缓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变则通,通则久。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万山圈子里”,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要靠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力度来开山破石。

改革要抓主要矛盾。这场变革的“衣领子”工程,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中国经济运行眼下正面临着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与矛盾。这些表象上是速度问题,但病根是供给结构的问题。

产能严重过剩的还有煤炭等行业。“龙煤集团已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改革是龙煤的最后一次机会。”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黑龙江省领导给出了一个改革分流、背水一战的去产能方案。

去产能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人员安置。龙煤一边分流,一边鼓励创业,一边启动机关机构改革。走过巉岩畏途,终于催生第一个新芽,2015年前三季度,在煤价继续下跌的情况下,龙煤实现减亏12亿元。未来,改革任重道远,也唯有改革才有出路。

未来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新的动力机制之一就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创新”,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

库存不断增加,投入的成本收不回来,又无法吸引到新的投资,利润和效益不断降低,最终就只能陷入恶性循环,依靠救济照顾为生。”一位钢铁企业负责人坦承,目前在钢铁、煤炭、有色、造纸、纺织、石化、水泥等传统产业领域,“僵尸企业”普遍存在。“尤其是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经营多年,去产能的任务就很重。

从整体上看,问题在与时间赛跑。时间拖得越久,问题就越严重。从供给端做减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对于去产能所带来的冲击与阵痛,权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能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承受的,但切不可大意。

主动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经济长久的发展动力,促使中国进入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经济运行阶段,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在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厂区入口,“一张亮丽的名片”的标牌让人民网记者眼前一亮。我国自主开发的自动化等级最高的轨道客车在这里下线。这款即将用于北京燕房线的轨道客车,首次完成了列车牵引、制动、网络、信号系统以及整车全自动驾驶集成技术的国产化。而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也于去年夏天驶出长客公司的厂房,开始各项型式试验。

而今的沈阳机床集团,传统机床利润微薄、无处可销,I5却供不应求,满负荷生产。“传统机床销量下降60%,I5销量增长350%,守旧与创新的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李文华向人民网记者表示。

沈阳机床、中车长客等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是中国企业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积极探索。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困难和问题,“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即将出厂的i5系列智能数控机床。沈阳机床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以给客户提供轻松制造为核心,实现了机床编程、操作、维护、管理的智能化。(段晓梦摄/人民网)

 

创新驱动 动力转换矢志不渝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翻开大疆创新的发展历程,除了头三年的埋头研发外,自2009年起,大疆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目前,公司的产值达数十亿元,并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5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区区几百万元。

大疆的快速发展,完全是依靠产品创新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认可。”谈起创新,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技术研发的触角已经伸到了美国本土。大疆不久前在美国硅谷成立了研发基地。

近年来,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如何打破体制机制羁绊,释放创新活力?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先后引进海外高端创业团队30余个,孵化高科技企业74家,形成了高端激光装备制造、光电子集成电路和民生健康三大产业集群,累计吸引社会投资7亿元。

这得益于“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的产业化新模式。“实验室+公司”,既解决了公司发展面临的人才和技术瓶颈,也唤醒了沉睡在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孵化企业,坚持混合所有制模式,让企业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用市场需求倒逼实验室研发,改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传统路径。

西安光机所的新举,是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新常态之下,科技体制改革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持续疾进。

2015年,我国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5.9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60.5%,较2014年提高4.1个百分点。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主体地位持续稳固。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企业在许多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我从新加坡来。我的一个德国博士同学先来了科技园,觉得不错,把我也喊来了。现在我有两个超声波研究项目获得了远大1000万元的投资。”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沈阳远大科技园研发人员赵夙对未来信心满满,因为他的一个研究项目已经接近尾声。一旦产品化,按照科技园的创新制度,收益部分至少50%是给科技人员直接分配的,而除了这些一次性收益,他也会以占股、分红或者是技术咨询等形式获得终身收益。

这一模式彻底改变了原有体制下由行政干部管理科研的方式,不但吸引了大批科技人员,也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正是依靠这种创新模式,远大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端技术密集型的跨越。

引领经济新常态,就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大批像沈阳远大集团这样的企业,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正在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增长动力的转换。

实干兴邦 保持定力积极作为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新常态,不是经济“非常态”。

近年来,一些区域发展受到更多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让人“揪心”。

新常态,并不是放任经济下行,而是要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当前中国经济体量巨大,正处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期,如果形成惯性下滑、大起大落,就会引发经济运行紊乱。要如期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

中国幅员辽阔,情况各异。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偏离全国平均水平,但不应该长期偏离。经济增长速度长期明显偏低,属于“非常态”而非“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是要既保持战略定力,又积极作为,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在过去,招商引资太注重招商企业的体量,而不是技术,有些大型化工企业,虽然盘子大,但核心技术都不是自己的,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企业业绩变脸,区域经济也跟着遭殃。”一位高新开发区负责人向人民网记者解释。

之前,我们显得耐心不够,这是要反思的地方。无论是区域发展还是企业发展,规划都要看长远,要有特别好的耐心,为打造将来的成长力、竞争力做好投入,尤其是那些要持续发展、有强大生命活力,但需要耐心培育的积极因素。”在人民网东北采访调研期间,不止一位地方领导这样表示,爬坡过坎,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与胸襟。

新常态的本质,就是要通过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进入更加稳健的中高速发展阶段。不遗余力培育新动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展望未来,我们要深入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积极作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就在我们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