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发力供给侧,江苏经济行稳致远
今年上半年,江苏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全省GDP同比增长8.2%,领先全国1.5个百分点;政府、企业、居民三大收入稳定增长,其中,前5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连续18个月全国居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和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江苏经济在“稳”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进”的态势、“新”的特征和“好”的表现。
量质并进,
经济发展“含金量”高
“上半年江苏经济运行平稳、符合预期,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兴远说,与一季度相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回升0.1个和2.3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增速分别加快0.4个、0.1个百分点。6月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的低位,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难能可贵的是,上半年,在应对世界经济低迷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挑战中,全省经济质效提升。从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几个关键性指标来看,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4%,同口径增长11.6%。已逐步适应宏观环境变化的市场主体,开始将盈利模式从“速度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前5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0%,利润总量占全国比重达15.5%,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1个和0.3个百分点。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7%,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6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较去年同期缩小0.01。全省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27%。
“政府有税收、企业有利润、居民有收入,表明江苏经济发展质态与GDP增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适配性,经济发展更为稳定健康、均衡协调, 8.2%的经济增速有质量效益支撑,‘含金量’较高。”刘兴远说。
转型发力,
经济结构趋优向好
上半年,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经济结构在调整中延续了近年来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
产业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增长较快、比重提升。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5%;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强劲发展带动下,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比GDP增速快1.2个百分点。刘兴远解读说,服务业在稳定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等方面继续发挥着“稳定器”和主渠道作用,也成为促进各产业融合、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需求结构优化的最大看点是消费。上半年全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2%,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比投资的贡献率高5.4个百分点,消费作为经济第一拉动力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而内需中的投资在经济转型升级“指挥棒”引领下也不断调结构。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4.7%,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4%,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同期全国民间投资创出2.8%的增速新低的背景下,江苏民间投资却逆势飞扬,同比增长11.1%,比全部投资快1.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70.4%。
“制造业技改投资、服务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长加快,有利于调结构、促转型、添活力,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刘兴远说。
一系列数据表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江苏已落地生根。上半年,全省原煤、水泥、平板玻璃、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4.6%、2.8%、 15.3%、24.3%;6月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9.2%,比一季度回落5.4个百分点; 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成本下降0.5个百分点;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0.2个百分点。
活力彰显,
新旧动力加快转换
上半年,通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江苏新的经济增长点得以加快培育并不断破茧而出,尤其是代表新经济发展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表现“抢眼”,新经济正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新引擎。
统计显示,上半年,全省知识技术密集、综合效益好、成长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快于传统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以网络购物为代表,新业态增势强劲,全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7.7%,增速比全国快9.5个百分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显示出良好的市场成长性,全省列统的11种新产品中有10种产品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智能手机增长1.5倍,工业机器人增长69%。
上半年,江苏对全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成绩鼓舞人心。不过,也应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趋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稳中有忧、稳中有难,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本报记者吉 强
实习生魏 玮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