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东海:告别资源依赖实现亮丽转身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建设“强美富高”新江苏
新华报业网讯 7月15日,位于东海县安峰工业园区内的江苏石光光伏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片繁忙。企业负责人王德兵告诉记者:“全县光伏行业全面走出‘寒冬’,开足马力生产。前几年,公司因行业不景气而几乎停产时,是政府出面,从技改、招工、成果推广等方面帮我们渡过难关,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迎来了强劲反弹。”
晶海洋半导体材料(东海)有限公司落户东海高新区已8年。8年里,该企业7次增资扩产,实现年产多晶硅铸锭1.5GW,年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片1GW。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生产硅片1.2亿片,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利润1.1亿元。谈起一连串的收获,公司负责人王建立说:“这得益于转型升级的结果。”
硅产业是东海的支柱产业,年经济贡献率占到全县“半壁江山”。去年,东海硅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打造了晶海洋、石光光伏等一批行业龙头,太平洋石英成为国内石英行业上市第一股。当前,如何将这一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东海的答案是:由“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水晶之都”东海,坐拥全国最大的水晶资源硅资源优势,避开了单纯卖资源的老路,硅产业和水晶加工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县硅产业局局长陶士振告诉记者,当大多数人对于东海县的第一印象还停留在“东海水晶”时,东海硅产品加工业已经悄然崛起。2008年5月,以东海县硅产业为核心的连云港市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正式获批建设。东海县委、县政府引导石英硅材料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对在硅材料产业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项目,加以重点推荐并给予重奖。目前,东海县硅产业正在向中高端硅材料产品领域延伸和拓展,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产业链。
产学研合作也正在为东海县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现在,该县正积极筹建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围绕硅材料主导产业,将县内分散、独立、多头的研发力量组织成为系统和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体。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引入相关产学研资源,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优化配置创新要素。集中突破产业重大核心与共性技术,促进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整体提升,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的区域产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
硅矿石中,二氧化硅纯度低的是石英,纯度高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水晶。东海在水晶产业方面同样打造出“升级版”。走进中国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禄源精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玉雕艺术大师张玉成、张立成与十几名员工一起,坐在操作台前进行雕刻。近年来,东海县不断注重水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东海建成了张玉成、吴建敏国家级大师工作室,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省工艺美术大师5人、省工艺美术名人5人;形成了中国东海水晶城、中国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水晶博物馆的“一城一园一馆”水晶产业发展平台;“买全球、卖全球”,年水晶原石进口量达3万吨,成了全国最大的水晶集散地;拥有以中国水晶城实体销售和阿里巴巴网上商城线上线下两大市场,全县水晶网店达1.9万家,年交易额超过40亿元。
今年4月13至14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执行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一行组成的考评专家组对东海县申报“世界水晶之都”进行实地考评,并全票通过。2014年10月,东海与捷克签订了《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谅解备忘录》。捷克奥斯塞克水晶公司与东海高新区签订了总投资2亿克朗,注册资本1.2亿克朗的水晶加工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今年4月,阿斯特拉水晶公司入驻中国东海水晶城,设立了103平方米的捷克水晶销售专区,成为捷克水晶进驻中国东海水晶城、设立销售专区的第一家企业,“世界水晶之都”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
本报记者 程长春 本报通讯员 张开虎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