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中拉合作的世界眼光
当地时间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巴西利亚总统府同巴西总统罗塞夫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于军
当地时间5月18日,李克强总理抵达巴西,开始访问拉美四国,将在产能和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领域与拉美四国加强合作。李克强总理此次拉美之行对促进巴西等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加快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全球治理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通过产能、装备与基础设施合作为促进巴西等拉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当地时间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巴西总统罗塞夫就推进中巴产能合作达成共识,决定启动“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共同见证了35项合作文件的签署,共同出席中方承建的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视频奠基仪式。
中巴都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发展中大国,两国经济结构互补,发展战略契合,都在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愿意和巴西合作,降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带动当地人民的就业,中方愿意设立共同产能合作基金,为产能合作提供融资支持。巴西总统罗塞夫表示,巴西渴望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所有机会,愿扩大和深化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通信、农业、能源、航空航天等合作,大力开展产能合作,将巴中合作打造成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典范。
中巴两国在共同发展、战略对接方面存在共同语言,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国和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场,中拉在金融、能源矿产、农业、服务业、制造业等具有产能合作与战略对接的潜力。2014年中巴贸易总额866.7亿美元,中国连续六年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巴各类投资总额189.4亿美元,主要涉及能矿、电力输送、制造业、金融、农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等领域。中巴合作项目将为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提供支持,助力巴西借奥运经济之风实现可持续发展。向巴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巨额投资不啻于为财政捉襟见肘的巴西政府雪中送炭,有利于巴西降低对大宗商品型经济结构的依赖。
中国与拉美在信息技术与工业4.0方面都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产能转型升级的合作需求,参与对方的转型升级将互相创造更多发展机遇。中拉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铁合作、制造业、电商、工业园区建设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企业为拉美提供质优价廉的技术和装备,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拉产能与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将为拉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遭受世界经济疲软、原材料需求减少打击的拉美经济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李克强总理在中巴工商界峰会上提出中拉3×3合作模式,即共建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实行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李克强总理的拉美之行将有利于以产能合作为突破口,打造中拉合作升级版。
其次,有利于降低全球贸易成本,促进世界经济供需平衡。产能与基础设施合作将使全球贸易通道得以重构与优化,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更多便利。“两洋铁路”将“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精神延伸到拉美,将巴西境内的大西洋海岸与秘鲁境内的太平洋海岸连为一体,将是拉美历史上首条横穿南美大陆的铁路线,成为拉美互联互通网络的干线,为拉美地区一体化提供硬件支持,有利于巴西和阿根廷矿产和大豆等大宗商品减少物流距离与时间,从秘鲁的太平洋沿岸港口直接运往亚太消费市场,提升亚太与拉美区域经济的联系,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最后,有利于全球经济规则与秩序转型,共同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发展中世界和新兴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政局保持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各国坚持联合自强,积极推动一体化进程,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双方在重大全球性事务中密切配合,中巴关系战略性和全局性不断凸显。中国与巴西等国家就金砖国家合作、国际金融合作、中拉关系等全球治理问题充分沟通,维护和促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中国与拉美国家协作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壮大新兴国家发展力量,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增添动力。中拉合作有利于增强拉美国家间的交流,促进拉共体等区域一体化倡议的发展,推动其与金砖银行、上合组织、“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发展中国家的全球治理机制进行良性互动,从而有利于国际规则调整,拉动世界经济美美与共,加速全球秩序天下大同。(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原标题: 新华网评:中拉合作的世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