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美丽宜居家园让江苏更具魅力
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解读之七
新征程 新理念 新举措
【关键词】 美丽宜居家园
——《建议》提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家园,编制实施美丽宜居新江苏建设规划,逐步形成全民共享的安居体系、配套完善的适居服务、品质卓越的宜居环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苏的美,既体现在秀美的自然环境,也体现在人工营造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我们理解‘美丽宜居’,既要包括清新空气、清澈水质和清洁环境,也包含让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表示。
当前,省住建厅正着手编制美丽宜居新江苏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将以“三居递进、五美联动”的思路,致力推进美丽宜居家园建设。所谓“三居递进”是指安居、适居、宜居,包括全民共享的安居体系、配套完善的适居服务和品质优良的宜居环境;“五美联动”是指塑造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城乡协调之美、和乐宜居之美。
2011年我省启动“村庄环境整治行动”,不同于以往乡村建设限于有限样本的盆景模式,强调全覆盖和普惠性。通过努力,全省已有18万个自然村完成整治任务,覆盖面超过95%,村庄环境显著改观。2013年,我省又启动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城市环境整治同样坚持“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的思路,着力解决城市环境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的问题,目前累计实施城市环境整治项目5.18万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充分肯定我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并明确要求“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不懈抓下去”。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继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此为抓手,推动城乡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城乡发展协调度和共享水平不断提高。
环境改善也是现实所需。江苏是人口密度全国最高、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最强的省份。
省住建厅村镇处处长赵庆红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在全省推进村庄环境改善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建成1万个左右美丽宜居村庄,发掘和保护好1000个左右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建筑组群,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效管护机制。
“村庄环境整治是江苏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推进力度最大的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主题的专项整治行动,‘十三五’还将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乡村特色风貌彰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水平巩固提升、环境改善效应放大提升这5方面着力,继续为全省农民带来真真切切的实惠。”赵庆红说。
在上一轮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我省正加快推进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和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建设。强化村庄规划设计引导,以期加强乡村特色风貌塑造及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有效保护。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也有望在此过程中加快推进,城镇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覆盖延伸,乡村地区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得到适当提高,资源配置和运行管理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是我省村庄环境整治坚持的原则,“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触媒,带动社会资源要素向乡村进一步流动,让村庄环境改善提升成果发挥更大的倍数效应,逐步引导乡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逐步复兴。”周岚表示。
始于2013年的我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经省政府批准已接续到2017年。“雪中送炭”是我省城市环境整治秉持的原则。“十三五”期间,将一如既往地讲求整治实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更强调动态提升,针对市民群众关注的新问题、新需求、新热点,鼓励各地在“931”框架下,拓展整治内容,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和城市特色彰显。
“重点还是在补城市环境薄弱地区短板,进一步推进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河道、低洼易淹易涝片区、建设工地和农贸市场整治,推动城市的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周岚强调。
另据了解,围绕“美丽宜居家园”建设,“十三五”我省还将展开小城镇特色培育和环境改善行动。以此来补上小城镇环境面貌短板,推动全省小城镇实施“环境整洁镇”达标建设,并加大重点镇和特色镇的培育力度,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保护历史文化和有传统记忆的街巷、场所、建筑,塑造地域特色风貌,提升建设品位档次。到2020年末,全省形成100个左右富有活力的重点中心镇和100个左右地域特色鲜明的特色镇。
城乡基础设施改善行动也将同步推进。将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线及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自来水深度处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
城乡空间特色也将更为彰显。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体系建设、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区域风景路系统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城市特色风貌引导提升、创意设计推进等内容。将加强建筑风貌管理,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延续城乡历史文脉。
本报记者 汪晓霞
2015年12月5日《新华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