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扬州城市发展第一战略的现实书写
日前,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赴扬州高新区等地专题调研和督查。他强调,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扬州城市发展第一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和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世界名城建设。
近年来,扬州始终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支撑和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先后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出台《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扬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计划》,加大抓创新、促转型的工作力度,整合和集聚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2003年至今,扬州连续5次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2013年又获准批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市,邗江区、江都区、仪征市同时获批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区)。
实施“科教合作新长征”,扬州在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集聚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资源的创新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载体共建、联合研发、校企联盟、人才交流等科教合作不断深化,正为扬州名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新长征:打造“科教合作”“扬州模式”
要建设一座经济繁荣、科教发达、宜居宜业的创新型城市,科教和人才是第一要素和资源。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扬州的工科类教育资源较少,扬州几个高校以文、以农、以旅游等为主,难以支撑扬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扬州必须加快步伐“走出去、请进来”步伐。多年来,扬州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人才为纲,把招才引智、招校引所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科教合作新长征”计划,加快科教创新城和科技创新载体的规划建设,大力发展汽车、机械、船舶和以办公室为载体的软件服务、以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研发、以工作室为载体的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大力引进新人才、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城市。
扬州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搭建该市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创新园区和企业的高水准合作平台,加快创新资源向扬州集聚。市领导先后带队拜访中科院、中关村、南京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去年,市政府分别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哈工大、中关村、中科院上海分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又与南京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形成了与全国排名前十的理工科院校,中科院、中关村两大科技高地建立紧密型合作的“10+2”模式,并引进中关村—扬州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启迪扬州科技新城等一批标志性、实体性科技项目相继落户建设。
今年该市先后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30余场,举办了“中国扬州科技创新合作展示会”、“中国扬州科技创新合作恳谈会”、“2014•名城扬州携手世界名企(深圳)合作恳谈会”、“中国扬州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南京)拜访活动”、“中国扬州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杭州)拜访活动”等多场主题洽谈对接活动,组团参加了苏州汽车专场对接洽谈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对接交流活动。此外,还组织企业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进行科技合作对接,参加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土耳其科技创新展洽会等活动。今年“4•18”期间,举办“中国扬州科技创新合作展示洽谈会”,集中展示81项国家“863”重大科技成果和6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进一步深化该市与中关村、张江和苏南高新区企业的合作交流。截至目前,促成该市企业与高校院所新签订科教合作项目376项,新引进上海交大动力总成测试基地、东南大学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研究室、飞利浦照明工业技术中心等36家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新增大型高效节能叶片泵、电容器用高性能电极箔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50个重大科教合作项目,上海(扬州)国际医学园启动规划建设,清华大学扬州智能装备科技园、东南大学科技园揭牌开园,清华启迪科技园加快建设。人才集聚成效明显,共有5个团队获批“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占全省总数四分之一,61名博士获批“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均位列全省第一。
同时,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了解科技创新最新动态,组织科技系统和企业赴德国开展“汽车制造、新能源动力技术发展方向培训”,赴以色列开展“科技孵化器的建设与管理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扬州奥泰光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白俄罗斯合作的交流项目“纳米多功能材料的国产化及新型光电生化医疗仪器的产品化”已获批;扬州宏福铝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港澳台合作专项和海博威科技发展公司的对俄合作专项已完成预算申报书工作,如果立项将分别获得110万元和500万元;民强真空玻璃公司通过战略评议完成技术论证阶段;中冶京诚(扬州)冶金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和玛切嘉利(中国)有限责任公司获批省第十批外资研发机构,列全省第6位,至此该市外资研发机构数量达到15家。共有14名专家教授被聘为第二批“江苏省企业创新岗”特聘专家,与该市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凤还巢”、“巢引凤”。以前每年扬州都有很多学生出去求学,但是毕业后回扬工作的学生相比很少,从2013年开始,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活力和成就吸引了大量人才来扬工作、生活。
扬力集团的“大型数控成形装备开放式数控系统”、亚威机床的“大型开式伺服折弯机”和“机械伺服数控转塔冲床”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相继投产,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新景观: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促转型
去年,牵头组建了扬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梳理汽车、机械等10条产业创新链,积极实施新能源汽车、新光源等应用示范工程。今年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70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186.9亿元,同比增长14.3%。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体现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上,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22个,位列全省第三位。新能源制造业复苏迹象明显,预计今年实现产值224.2亿元,同比增长47.9%,晶澳、协鑫、天威等骨干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在70%以上;智能装备制造业呈现高端化发展特点,实现产值1295.8亿元,居各产业首位,同比增长13.5%,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40.7%;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增长迅速,预计实现业务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新材料产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也保持平稳增长。
科技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新登记科技服务机构468家,占第三产业全部登记量的7.8%,较去年同期增长92%,科技服务机构总数超过2000家,近八成新增科技服务类企业设立在科技园区或特色产业基地内,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近年来,扬州通过广泛开展“百人服务千企”、“下基层进企业促发展”等活动,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 “小升高”计划。即:在综合体、孵化器中遴选中小型企业重点扶持,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共组织申报三批高新技术企业167家,目前两批已有92家进入公示阶段,全市国家高企数量有望突破500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51家,累计达6744家;该市57家“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企业不断加快上市步伐,扬杰电子、伯克生物、立德粉末、中天利新材料等4家企业成功挂牌。
鼓励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9.5亿元,同比增长10%,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超过68亿元,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共新获批150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项,获批资金1.2亿元,列全省第三,连续三年上争该项资金过亿元,3年共获批资金3.42亿元,全部投入企业技术攻关和研发创新活动。
按照科技型企业成长轨迹,加快建设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 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提升科技载体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新驿站:加速构建创新载体体系。
打造新型孵化链条。广陵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入选全省首批“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扬州创新驿站建成投入使用,集科技成果展示、创业孵化、创新辅导、人才培养、专家工作室、后勤配套等功能于一体,全省首家科技创新创业学院在创新驿站挂牌成立。
加快产业园区创新转型。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快创新型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取得新进展,扬州高新区申创国家级高新区材料已由国务院批转至科技部;杭集工业园申创省级高新区材料已由省政府批转至省科技厅等部门,高邮湖西新区、广陵液压装备园正积极申创省级科技产业园。
推进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在去年推进14个综合体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新开工项目8个,新增建设面积45万平方米,累计建设面积达165万平方米。广陵信息产业基地、西安交大科技园、金荣(扬州)科技园、智能装备科技园等10余个科技产业综合体已陆续投入使用,累计投入使用面积85万平方米,今年共新增入孵企业70余家。
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市政府与省知识产权局签署关于合作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市的协议,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服务能力。全市发明专利授权占全部专利授权的比重增长明显,增幅达7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2件,同比增长25%,共有261项发明创新难度大、技术适用范围广的高价值专利获得省专项资金资助。邗江“数控成形机床”产业和开发区“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获批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工作试点”,邗江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广陵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