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头版):稳中有进,“创新”开启发展新航程

30.12.2016  01:32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寻找增长新动力,成为江苏发展关键词。
  这一年,中国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进程,打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作为全国率先发展也率先遭遇发展瓶颈的地区之一,江苏向改革创新要发展动力, 不断“爬坡过坎”,努力转型升级,留下深深的求索印记。
  保持稳中有进,增长回升迹象“悄现”
  用大拇指轻按两个把手上的按钮,短短几秒钟,童车就迅速折叠起来,变得仅如一个电脑包大小,可轻松放入旅行箱。12月9日,首届江苏省工业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揭晓,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设计的“口袋车”获得金奖。“好孩子”设计总监傅月明介绍,该产品今年还荣获中国工业设计优秀奖金奖,“今年‘双11’,这一款卖了7000辆!”
  江苏的“好孩子”、中国的“好孩子”,正是这些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企业,推动江苏经济、中国经济跃上新方位。2016年一、二、三季度,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3个6.7%的增速企稳态势,让不少年初看淡中国经济的国际机构“打脸”。江苏这个全国经济第二大省,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1%,比全国增速快1.4个百分点。这种“大块头领跑”的格局,在中国和全球之间、江苏和全国之间,依旧保持。
  “重要的是,江苏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不断发生着积极变化。” 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兴远说。比如,前10个月,作为“三驾马车”主心骨的消费同比增长10.9%,不仅创出年内增速新高,且高出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前11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外贸出口同比增长0.01%,增速终于“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江苏经济结构进一步趋优,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就业结构上。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占比继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都高于面上工业;投资结构看,技术改造投资增速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3.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已提高到近70%;就业结构看,服务业和新兴业态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有所提高。
  居民、企业和政府“三个口袋”是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今年以来,我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企业盈利状况总体良好,1-8月规上工业利润增速达到12%,并且呈现连续4个月回升态势,占全国比重达到15.2%,比去年底的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增长。
  观察全年经济形势,可以发现,下半年以来江苏经济增长回升迹象“悄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特别是9月份已经达到50.9%;企业景气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均明显连续回升,达到年内高点;反映经济成长、投资需求变动的装备制造业投资,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0%。
  动力转换加快,“新经济”初露头角
  研读今年全省工业利润增长的来源,可以发现,化工、电子、机械、冶金、纺织等传统行业仍是主要“贡献者”。但是,有两大趋势性变化值得关注:全省以“互联网+”相关行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分享经济、创意经济、智造经济等新经济逐步成长,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势头较好,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高速增长;同时,一批企业通过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机制创新,正在重塑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
  走进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清洁整齐的纺纱车间,不见了成排的纺织女工,只有三五名工人在巡视和简单操作。“10年前每1万纱锭用工300人,如今大部分企业缩减到100人左右,我们现只需要20人左右。”集团董事长周晔珺说,“新一代的智能车间里,9万多个传感器使车间形成智能化生产线网络,实时监控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机组用电信息,企业万锭用工是国内棉纺业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同类产品售价高于市场价格10%以上。”
  如果说,互联网、智能化,为传统行业注入了新动力;那么,智慧型“新经济”的初露头角,同样被这个制造业大省寄予厚望。
  截至今年11月,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整体企业数、就业人数、总产值分别达到407家、2.75万人、3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5%、26% ,其中超10亿企业6家。位于园区的“纳维科技”,可批量生产2英寸氮化镓晶片,国内唯一、世界前三,并已完成4英寸氮化镓同质晶片衬底的小批量生产。南京的信息技术和软件领域、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常州的石墨烯、泰州的生物医药……今年前三季度,苏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7万亿,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9%。这些“新经济”集群,正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接续提供新动能。
  11月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聚力创新”的发展导向。而两场盛会,已然透示出江苏在“新经济”之路上的不懈求索。深秋以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我省接连举行,新一届省委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为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发展潮流的决心“力透纸背”——着力培育“新经济”,必将标注出江苏发展的新高度!
  改革供给侧,为发展提供“强刺激”
  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面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台一些政策属于“小刺激”“微刺激”,唯有改革才是真正发挥长效作用的“深刺激”“强刺激”。
  12月14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着眼于弥补生态环境短板的“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进行解读,这也是今年省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从8月25日第一场算起,在3个多月时间里,围绕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相关政府部门高密度与公众面对面,既介绍任务完成进展情况,也解读后续跟进的政策措施。可见,为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攻坚战,全省上下可谓戮力同心、砥砺前行。
  一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换来回报。目前,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均取得明显成效。从去产能看,原煤、船舶、平板玻璃、水泥等产量明显下降。从去库存看,全省商品房库存总量逐月减少,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2.2%。从去杠杆看,企业负债率有所下降,10月末,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2.53%,同比下降1.4%。从降成本看,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为86.49元,同比减少0.23元,全省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预计全年超千亿元;从补短板看,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等财政支出同比增幅均超过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影响远不止于经济领域的重要战役:只有去掉落后产能,才能为先进产能赢得土地、环境与市场空间;去库存的落脚点,是让“房子是用来住的”本意回归;去杠杆的目的,是降低金融风险;而降成本,有助于企业“轻装前行”;补齐短板,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态”。
  年度答卷虽然交出,但改革推进难度之大、过程之艰辛却令人感叹。9月20日,随着徐州旗山煤矿93118工作面停止开采,徐矿集团纳入江苏煤炭去产能范围的6对矿井全部停止生产,按期完成退出产能790万吨的目标。受此影响,徐矿集团和华润天能徐州煤电公司两万多名矿工面临人生新选择。省发改委副主任赵芝明表示,去产能工作的难点在职工安置。今年我省钢铁、煤炭两大行业去产能需要分流安置职工2.4万人,需要周全的配套政策措施发挥安全阀作用。经过各地各相关部门协同努力,截至9月底,已分流安置1.71万人。
  再难也要改,江苏有勇气!不经历“破茧”之痛,怎会有“化蝶”之美?
  本报记者 杭春燕 吉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