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头版):创新引擎驱动“双中高” 千军万马奔向“创时代”
5月18日,第十一届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启幕。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中德产业创新中心、加拿大皇家科学院、赛伯乐基金……翻开参会“大咖名单”,呈现出国际化、产业化的新趋势。
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美誉的常州,正锐意创新,汇聚全球“创新名士”,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常州市委书记阎立说,瞄准建设创新活力迸发、科技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创新功能健全、区域创新开放有序、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常州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激活新引擎,驱动“双中高”。
布局全球创新链
创新无国界。在常州人看来,配置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参与全球研发分工,要适应新赛场、新规则,甚至主导新赛场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
最近,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共同主持的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二次会议上,以色列企业家依兰受到点赞。他在常州创办了艾斯瑞工业孵化器,专注于为以色列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服务。
中以常州创新园是两国政府首个合作共建园区,常州市长费高云表示,要努力把园区建成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示范园区和以色列在华投资的重要基地。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刘志峰介绍说,目前园区已集聚41家以色列企业,集高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孵化和以色列文化旅游展示推广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以色列中心已开馆运营。
中德产业创新中心落户科教城,莱茵河与扬子江的创新基因在此交汇。常州市委常委、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说,新常态下,科教城的路径选择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培育新动能,以全球视野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来重塑新结构,把创新实实在在落到产业创新上发展新经济,构建全要素的双创新生态。
千军万马搞创新
变跟随者为主导者。短短几年,有着东方碳谷之称的西太湖畔,集聚了全国50%的石墨烯企业,创下10个“全球第一”,演绎了研究院托举产业高地的传奇。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主编发表文章说,石墨烯应用领域及产业化方面的发展中心,未来很可能在中国。
协调市场和政府“两只手”,让技术瞄准“产业靶向”,是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的现实注脚。11年来,常州举办“518展洽会”的过程就是一场“科技长跑”:累计展示成果4万余项,发布技术需求4300项,签约项目600余项,合同总金额超65亿元,促成1000多个科技项目落户。
常州市副市长李小平介绍说,本次展洽会定位为创新型园区建设、创新型产业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际创新合作、科技服务业发展五大主题。在创新主体从“小众”到“大众”转变的新时期,要充分激活大学生、连续创业者、科技创业者、海归创业者这创新“新四军”的巨大潜能,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中使创新资源配置更灵活、更精准,驱动区域经济甲板起飞。
常州科技局局长刘斌说,一组数据印证着常州产业向“双中高”攀升的微笑曲线:高新技术企业由476家增加到1126家,增长1.4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370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497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32.1%提高到43.4%。
“科技+”引领城市型新经济
双创大潮风起云涌,常州正步入“万物生长”的“创时代”!
16日上午,由赛伯乐投资集团与钟楼区政府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双创云城”落户荷花池众创街区,科大讯飞、微医集团、深圳艾特航空科技、开心果机器人等9家项目签约。这座“云城”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采用“科技+资本+互联网”的融合创新运行,打造智慧健康、科技体验、创客服务的新社群。常州正推动科技、制造、金融等产业相互渗透,通过产业间跨界融合发展,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已有2家省级众创集聚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78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众创街区、科技大街正成为城区型新经济的创新单元。在常州科技街挂牌现场,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常州分中心、中科创新园、弗朗霍夫研究院制造与信息研究院代表处等32个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144亿元。钟楼区委书记赵正斌介绍说,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产城融合为方向,现代智造业为支撑,打造新动力引擎,众创街区经济就是要打造楼宇经济的4.0升级版。既防止了城区产业空心化,又是精准提升都市经济的新路径。目前已有中兴能源云计算华东基地、百度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入驻。
“科技+制造”催生新智能。5月10日,中韩智能制造技术对接会上,垂直多关节机器人、电弧机器人等新技术让人眼前一亮。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率领现代重工等企业与常州对接,2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目前,该市已形成了常州科教城、武进高新区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拥有核心企业60多家。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常州,创新单元的改革风生水起。 本报记者 蔡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