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全球视野下的二战胜利纪念
(北京看世界)新全球视野下的二战胜利纪念
新华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韩梁徐剑梅)历史会记住201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
从北京到莫斯科,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联合国到世界各地,在贯穿全年的各种时间节点,人们致敬承载胜利荣光的过往,铭记浸染血泪的战争。
历史与现实的经纬交汇于此,过去与未来的光影投射于此。唯有不忘20世纪的历史伤痛,方能在新的全球视野下,守护21世纪的和平。
纪念胜利,它守护着和平
5月9日,莫斯科红场大阅兵。
步伐整齐铿锵,铁甲洪流呼啸,战机凌空轰鸣。一种磅礴庄严,令人屏息。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高举五星红旗,踏着《喀秋莎》旋律走过检阅台,习近平主席起身挥手致意。
70年岁月洗礼的胜利,格外沉重也格外辉煌。
这是正义对邪恶的胜利。1931年的中国,“九一八”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中华儿女一腔热血,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一心一力团结牢,努力杀敌誓不饶!”
这是光明对黑暗的胜利。1940年的英国,伦敦昼夜遭受轰炸,首相丘吉尔号召民众殊死搏斗,“不惜一切代价,甘冒一切危险夺取胜利”。
这是自由对奴役的胜利。1943年的德国,柏林贴满纳粹标语,觉醒的年轻人却在墙上写道:“加入战争,和平将会离我们更远。”
“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俄罗斯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这句名言,现实意义发人深省。
二战胜利之所以神圣,不单在于亿万生命为此流血牺牲,更在于它终结了战争,开启了和平,抵御了野蛮,复兴了文明。
“中俄两国今年分别举办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要同各国人民一道,珍爱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共创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8日在莫斯科与普京会谈时,习近平主席指出。
纪念胜利,它彰显着正义
二战,波及全球五分之四人口的空前浩劫。纳粹集中营的毒气室、侵华日军的细菌战、“空气和水都在燃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有形和无形的战争创伤,在各国人民心灵上打下深深烙印。
不义者发动的战争,必须由正义者的胜利终结。
历史铭记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941年11月,数万苏联红军从红场开赴战场,“俄罗斯虽大,但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
历史铭记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1944年6月,在8公里长的奥马哈海滩,每百米就倒下24名盟军士兵,每9秒就有1名士兵战死。
历史同样铭记,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最久、条件最艰苦,以巨大民族牺牲赢取最终胜利。
正义的胜利,决定了世界的格局,人类的命运,文明的未来。
9月,中国亦将举行盛大阅兵,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隆重纪念这正义的胜利,并非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保持警醒痛感,避免苦难轮回、时代沉沦。
“中俄两国人民将以坚定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坚决反对否认、歪曲、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习近平主席在访俄署名文章中宣示。
绝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绝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心声!
纪念胜利,它启迪着未来
70年前,战争落幕,和平降临,联合国成立。各国誓言“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由此构建。
70年来,从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到冷战对峙的烟消云散,从“富国俱乐部”一枝独秀到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蓬勃发展,世界已不是旧时的模样。时代赋予和平更为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呼唤着国际秩序向更合理公正的方向发展。
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抚今思昔,习近平主席访俄之际发表的见解,顺应时代潮流,传递了普遍的心声。
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新世纪新的全球视野。在新的全球视野之下,纪念70年前战争的胜利,带给我们新的时代启迪。
“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目标迈进,更应该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合则强,孤则弱。’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习近平主席访俄之际提出的主张,引发广泛关注。
为了共同的命运,纪念共同的胜利。2015年,世界不仅共同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也将共同制定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
“这是一个承受考验的时刻,但更是一个蕴藏巨大机遇的时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
历史在期待,和平终将成为实现和平的手段,人类能够打破战争与和平的“循环之轮”,共创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愿二战胜利的和平与正义之光,长久照耀这新世纪里新的征程。
原标题:新全球视野下的二战胜利纪念
稿源:环球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