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无论是即将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还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互联网+”,都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有效支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正把人们带到一个智能化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站在“风口”上。
信息技术重塑商业模式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认为,在新一代技术与传统行业密切融合,创造出新价值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推动融合创新,重塑商业模式。
工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这种新模式的出现,使得人们过去在生产制造当中所思考的问题,在工业革命时代所思考的问题和形成的规律又发生了变化。过去企业聚焦在设计、原材料、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以及后期产品维护这五大节点上,但未来社会完全有可能用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所以新一代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密切融合,进一步推动着商业模式的重塑,而大数据的分析,使得企业可以更有效地了解设计需求。设计可以外包,生产也可以外包,原有的制造企业也可以全面外包。在这样新的供应链环境下,特别是3D打印等新的制造技术的出现,使得商业模式有了新变化。
“这种变化我们以前已经看到过,我们以前说IT、CT,或者ICT,大家想一想,谷歌公司是网络公司、互联网公司还是电信公司?过去纯微软公司做的软件,进入互联网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在传统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已经形成基本融合的情况下,信息技术进一步在全产业链发展当中与工业进行深度融合,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怀进鹏说。
怀进鹏指出,在这个推动力当中,制造业是离市场最近的,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不跟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制造业将会遇到新的挑战。对于以要素驱动的传统行业而言,在单一的、封闭的产业链环境下,必然会走向产业链跨界融合的道路。
工业互联网成为重要支撑
工业互联网成为推动智能制造、促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怀进鹏认为,工业互联网推动了制造业走向更加开放的境地,推动了过去单独的设计部门、订单管理部门、制造部门、配送部门和维护部门,形成一个全供应链向全球开放的架构。这使得IT技术与制造业实现了开放共赢的局面。开放的系统、开放的技术会重塑未来制造业。
“如果我们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自动化作为标志,通过IT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带来的话,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说‘中国制造2025’所期待达到的目标,就是期望通过智能制造和智能化工厂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智能化,面向社会全供应链的扁平化,或者说互联网化。”怀进鹏说。
他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会对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管理模式转变,以及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的转变,带来巨大的影响。“而这一点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将成为中国产业界最大的后发优势和内生动力。因为中国的制造业还有一部分停留在3.0,甚至2.0阶段,只有一些领先的行业走入了4.0阶段。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结合,重塑商业模式,推动两化深入融合,为产业界进入新常态,创造了最大的价值和最有效的动力,”他表示,“所以推动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抓住两化融合的契机,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
针对工业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出台或正在制定国家级战略和行动计划。怀进鹏认为,德国虽然在提工业4.0,但是德国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由于受到某种约束,其发展势头看起来不如中国。世界上最大的10家互联网公司中有4家是在中国,而前5名中有3家是中国企业。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的带动下,中国有机会并且已经做好准备来推动两化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提高质量是最重要的,它的边际效应,降低了成本。所以未来互联网有效地与实体经济结合,将会进一步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而这个创造力的抓手,就是两化融合。”怀进鹏说。
仍面临创新不足问题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信息技术也客观地存在着一些不足。怀进鹏坦言,我国信息产业起步较晚,基础研发能力较弱,原始创新不足,同时核心装备长期处于跟随状态,为了实现从跟随者到领导者,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信息产业当中,我们按照产业的类型进一步划分的话,我们跟全球的信息产业相比的确有差距,虽然容量提高了,但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却不够,而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方面也仍然需要加强,需要寻求突破。特别是在高效的产业链、生态链的整合方面,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有效的良性的发展机制,而这种新的发展机制,更需要我们建立产业的生态体系和创新模式,需要“官产学研用。”他说。
怀进鹏指出,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问题还包括信息安全。不仅是传统的信息安全受制于人,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包括控制系统等也将会面临着新的挑战。
“上午参观的时候,看到一家车联网企业说‘一切都可以放到云上’,不过我觉得,有关个人隐私的信息以及车本身的状况等如果都放在平台上,我们的系统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以后万物互联,所有企业的产品的设计、制造、订单、原材料和配送等信息都暴露在公众面前,将会带来怎样的安全问题?这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的思考,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并且给出解决方案。”怀进鹏说。
一个中心四项任务
去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4万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持续闪耀的明星。怀进鹏表示,“我最近一段时间接触了世界三大半导体企业的领导人,他们共同地关注如何更有效地融入到中国的市场,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尊重。”
一个受人尊重的国家、民族或者地区,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造和自己的贡献。因此,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以实现产业的自主和技术的自强,在开放的环境下实现合作共赢。
怀进鹏提出,未来实现产业转型、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就是“一个中心,四项任务”。“一个中心”就是发展现代信息产业的创业体系,通过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为重点,来实现软硬融合,两化融合。“四项任务”是指提升电子信息基础领域的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融合配套发展,加强“官产学研用”结合、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产业支撑体系。
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进一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做好准备。“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我们在22类工业产品当中,有7类处于第一,但是中国工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困惑,包袱比较重,产业结构不均匀,在产业价值链上处于低端。”怀进鹏说。
怀进鹏指出,“要实现制造业的创新发展,突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线,其关键是要把中国的工业、信息产业做强,做出中国的品牌。”
●相关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
大数据聚类将成行业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人类社会的重要资产,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发言中指出,聚类成为发现大数据价值的第一步,大数据聚类也将成为很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李德毅指出,尽管大数据在认知上具有挑战性,但是聚类将会成为大数据认知的突破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人类几千年来认识世界和社会的基本能力,是从大数据中发现价值必须面对的一个普遍性、基础性问题,是认知科学作为“学科的学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认知科学要有所突破,首先要在大数据聚类上突破。
各行各业的大数据或宏观或微观的任何价值发现,无不借助于大数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因此,数据分析和挖掘的首要问题是聚类,这种聚类是跨学科、跨领域、跨媒体的。大数据聚类是数据密集型科学的基础性、普遍性问题。
李德毅以汽车保险为例称,物联网时代,当汽车成为轮式机器人,成为大数据发生器以后,就是一个大数据发生体。每一次驾驶,每一次维修,每一次行驶,甚至每一次刹车,都会记录在案。利用大数据聚类,保险公司可对一个车况好、驾驶习惯好、常走线路事故率低,不勤开车的特定客户,给予更大的优惠。而对风险太高的客户则报高价甚至拒绝,总之能够给出包括保险费支付方式在内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这就颠覆了保险公司的传统商业模式。这就是大数据聚类能成为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缘由所在。
李德毅同时提醒,通过大数据聚类即时发现价值,要充分认识大数据中的不确定性和价值的隐蔽性,只有跨界创新,跨界构建基于统计的可变视角和可变尺度的全新发现状态空间,用大数据的规模来保证发现价值的精准性,而习惯性认知或传统聚类工具难有创新。
李德毅认为,机器人既使用大数据也产生大数据,既是大数据的产物,也是大数据的推动者,机器人是大数据认知的典型代表。而在目前,无论是搬运、码垛、研磨、抛光、挖掘等灰头土脸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微电子产品生产线上精细灵巧的机器人,机器人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在不远的将来,还将有更多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医疗与健康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太空机器人、国防机器人出现,可以说机器人时代真的来了。
李德毅指出,机器人革命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机器人换人首先不是换掉理发师之类的劳动者,而可能是产业工人、文秘人员、医生、服务员、甚至士兵,他们将升级转型成为机器人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成为懂得集成、维修、管理机器人的专业人才。
曙光总裁历军:
加速在数据时代进行创新
正在进行新一轮转型的曙光公司,希望能够在加速数据的低成本、高效利用上释放更大的价值,为此曙光定制了“数据中国”的战略。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表示,我们要加速全社会在数据时代进行创新,真正迎接数据经济时代的到来。
历军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过去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中,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在每一个领域如果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和释放数据的价值,就能够带来更大创新的发展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要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原因所在。
据调研机构IDC报告称:未来10年,全球数据量年增长40%以上,到2020年约为2009年的44倍,达到35ZB。历军认为作为信息产业大国,中国的数据和信息必将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产,但历军也同时坦言,目前我们要想推动全社会进入真正的数据经济时代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是现在的数据还不能够充分共享,另一方面,现在整个社会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和利用数据的成本还很高。
历军强调,我们要加速全社会在数据时代进行创新,真正迎接数据经济时代的到来,必须破解这样的痛点。要破解这样痛点需要在这样的维度下大力气,包括解决数据的所有权、数据的使用权、数据相关者的隐私权等问题,包括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海量的数据分析技术、整体方案的设计实施和产业生态环境等。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
机器人将驱动制造模式变革
目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着制造模式的变革,基于网络、传感、大数据和机器人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快步走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分析了工业4.0与智能制造下的机器人技术。他认为,机器人将驱动制造模式的变革,这是工业发展的必然阶段。
曲道奎说,现在最热的几个概念:机器人、3D打印、工业4.0,这些都是制造模式的变革,即实现智能制造。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数字工厂,都是发展的大趋势。
工业4.0将改变原有制造模式,制造模式变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趋势,工业4.0是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劳动力因素加快了变革的进程,机器人与网络在新制造模式变革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人类劳动力和越来越智能的数字劳动力(机器人)正在日益变成替代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因而引发社会变革。
曲道奎说,工业4.0就是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将更为强大的机器群连接起来,实现机器之间的信息共享、自相控制、自行优化和智能生产。
工业4.0是一套模式和体系,它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现有制造模式,它带来了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在这种规则下,机器人与网络、大数据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环境下,工业4.0是趋势和规则,网络技术提供基本平台支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成为设备支撑,创新驱动成为发展常态,企业转型、升级、变革成为永恒主题。
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曲道奎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传统的机器人,无论机械手还是机械臂,都是一种可编程的设备。新一代的机器人,脱离了机械设备的概念,更多地纳入了网络、信息的传感,包括医疗、服务、军方、国防安全等。
在新背景下机器人的变化有,一是范畴的变化,不仅有工业机器人,还有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二是功能的变化,例如高端装备—机器“人”;三是支撑技术的变化,需要机械、电子、控制—网络、大数据、智能传感等的支持;四是应用领域的变化,工业、航空航天、医疗康复、社会服务,这些都决定了机器人驱动制造模式变革。所以中国要发展机器人,应该有一个详细的规划。
现在机器人正在加速驱动模式的变化。全球目前面临一个大的制造模式的变化,原因是受劳动力成本、产能的制约,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这些内部、外部因素的变化,导致制造模式必须变革,所以工业4.0是提出了一种新的制造体系。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杨东文:
电视将成为智慧家庭核心设备
随着乐视发布超级电视,小米发布第一代小米智能电视,互联网企业纷纷抢滩“电视屏”,给传统彩电企业带来很大挑战,整个彩电市场硝烟弥漫,智能产品争奇斗艳。因为互联网企业“不靠硬件靠后台赚钱”,“靠配件、服务赚钱”的思维跟传统家电企业靠硬件赚钱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让这场客厅决战更加白热化。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杨东文认为,步入2015年,彩电智能化发展势头盖过了硬件技术的升级,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随着更多新玩家的入场,智能电视的操作系统将更成熟、更简易,大屏幕电视更受欢迎;电视应用成为大趋势,游戏应用更受市场欢迎。未来,电视是智慧家庭的核心设备。
杨东文指出,目前智能路由器、智能插座、智能安防镜头等小型家电已经被证明无力承担智慧家庭入口的重任。而如果要让智慧家庭真正落地,必须有让消费者产生强烈需求的应用产生。而新应用的载体,必然是旧时代就已经是主角的大型家电——电视。
对于白电能否成为智慧家庭的核心这一问题,杨东文表示,白电的本质是为了减轻人们的体力劳动,给人们带来舒适感,因此不宜成为要处理大量信息的智慧家庭核心终端。另外白电是通过传感器来采集数据,有一些大数据,但是作为一个控制中心,或者一个智慧家庭的交互中心,白电的能力还是有限。
杨东文认为,电视与智慧家庭同属客厅时代,大屏幕能显示大量信息,电视相对于其他家电操作系统更为成熟。
但同时杨东文强调,电视要想称霸智慧家庭,目前还缺乏像浏览器、微信这样的杀手级应用。开发有想象力及实用价值的应用产品是未来智能电视发展的方向与主导智慧家庭的关键。
SAP全球副总裁柯曼:
推进工业4.0需解决安全和标准问题
SAP全球高级副总裁柯曼表示,推进工业4.0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同样面临着信息安全、工业互联标准缺失以及系统整合复杂性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国和德国加强沟通,企业与标准组织间进行更多的携手。
柯曼说,目前全球制造业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推进工业4.0不仅仅是德国企业的选择也是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工业4.0不再局限于智能制造,而是贯穿于全过程。工业4.0需要大学、软硬件企业、需要工业自动化企业等一起合作。
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向第四次工业革命升级、跨越难度很大,面临很多挑战。一是安全挑战。机器与机器沟通,机器之间彼此没有指纹,如何让其沟通得安全可靠是很大的挑战,要解决网络的安全、信息的安全,需要定制相关的安全政策。二是缺乏标准。互联网是有标准的,但是工业互联网没有标准,需要在数据传输层面达成国际统一标准。三是需要为社交所带来的影响做好相关的准备。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产能过剩和人力成本日益增长的形势下,推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型尤为重要。
对于中国推动工业4.0,柯曼建议,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推动工业4.0不是一两个企业、一两个国家就能够解决的,他需要各个相关利益方都能够更好地沟通、对话。其二希望中德政府信息沟通和交流,德国与工业协会与中国MIIT定期交流很重要。其三希望中国加入一个标准化的组织,目前SAP已经加入了这个标准协会。其四是国家首脑之间要建立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讨论的机制,能够带领企业一步一步地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五创建实验性项目,让大家看到端到端的实现过程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