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宿迁文明20条》:文明只在一“声”间
中国江苏网5月4日讯 轻声私语、礼貌发言是交谈礼仪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素来注重传统礼仪,古人曾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说法,在注重文明的今天,我们更应继承优良传统,在公共场合做到不喧哗、不吵人。
喧哗之声,即发出大且令人不舒服的声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难遇到这样的场景:两个人讲到兴奋之处便会眉飞色舞、狂笑不已;在公共场合接打电话时高声交谈;在图书馆、电影院等安静场所大声说话……这种强迫他人“分享”自己话语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身边人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失为一种不文明行为。
近日,记者在市区一家书店内看到,不少读者正静静地寻找、翻阅自己喜爱的书籍,“请勿大声喧哗”的温馨提示牌也被张贴在醒目位置。此时,一名男性读者的手机突然响起,他不仅没有调至静音,还旁若无人地接打起电话来,惹来周围读者的不满。
书店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读者的阅读习惯比过去文明多了,在店内吸烟、吃零食的现象大大减少,唯独大声喧哗现象时有发生。“遇到大声说话的读者,我们通常会上前及时提醒,他们也大都表示理解。”
楚街的一家饭店内,食客们七嘴八舌的说笑声和孩子的吵闹声此起彼伏,由于噪声太大,不少客人在点菜时不得不对服务员高声喊话。“在用餐的高峰时段,这样大声喧哗的场景很常见。作为服务人员,我们一般不会主动劝说,免得客人不高兴。”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
文明解读 :“沉默是金”的原意是,做人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谨言慎行,不要随便发表议论。只有多闻慎言,多见阙殆,凡事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事。
其实,沉默是金同样适用于公共场所,特别是医院、图书馆、电影院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地方。公共场所人多,如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即使说话声音不大,众多声音汇集到一起,也会形成噪声。所以,不产生噪声的最好方法,就是尽量保持安静。
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打电话,都是噪声。这种噪声不仅给人生理上造成伤害,而且会对人造成“精神折磨”。从小的方面说,大声喧哗损坏的是个人形象;从大的方面说,每个市民都是城市形象的代表,你在公共场所的文明素质直接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细想下来,做到细声细语而不大声喧哗并不难。当你毫无顾忌滔滔不绝时,想一想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也许大声喧哗的习惯就会慢慢改掉。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始于细节,无论身在何地,我们理应顾及别人的感受。喧哗少一些,文明程度就高一些。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