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让镇江美得更温暖
以排名第六荣膺全国文明城市
新华报业网讯 二月的镇江依然寒冷,但家住新城花园的吴心如老人,还是坚持每天去家门口的跑马山公园锻炼身体。“山体集中整治后,这里环境优美,就是一个天然氧吧。这些变化,真得感谢文明城市创建。”对于镇江以排名第六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吴心如老人最大感受,就是这几年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了。
“镇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这块牌子沉甸甸。”镇江市市长朱晓明说,文明城市的创建,最终目的是造福百姓,提升整个社会文明程度,镇江文明创建之路虽然曲折漫长,但正是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让镇江环境面貌发生深刻改变,让百姓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让文明成为这个城市由内而生的气质。
让百姓享受城市之美
在镇江市领导的眼中,文明创建决不是一个面子工程,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走马镇江,最大感受就是这座城市的山水城林之美。镇江文明办负责人说,以生态文明创建统领环境建设,是镇江文明城市创建的亮点与特色。而围绕“人”来改善环境,让文明创建也得到更多百姓的支持和参与。
包括跑马山在内的26座山体,是镇江主城区的独特自然资源,但却长期荒芜令人兴叹。2013年,镇江规划三年内将这26座山体打造成特色城市公园,让百姓共享生态禀赋。如今,26座山体已变身19座亲近自然、视觉通透的开放式山体公园,“像一串珍珠,散落在城市区域,对市民来说是天赐福利。整治工程不仅带动旅游业发展,更直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百姓幸福指数。”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规划师朱晓芳评价说。
镇江是一座古城,老旧小区环境不佳一直为百姓所诟病。近年来,结合文明创建,该市加紧实施老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在改善百姓居住环境的同时提升小区功能。
在花山湾九区,居民陈兰英说,“你看,现在房子漂亮,停车方便,住得舒心。没想到能改造成这样!”去年,镇江投入5500多万元,对花九片区和白莲巷北片区进行综合整治。随着管线下地、道路修整、绿化配套、停车场建设、节能改造等多项工作的开展,老旧小区发生脱胎换骨式变化,让生活在这里的近七千名居民幸福感立刻上升。
来自镇江住建部门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该市共投入2.86亿元用于背街小巷和老小区改造整治,投入70亿元对主城区“一湖九河”进行全面整治,城区环境明显提升。去年,镇江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被列为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如今的镇江,百姓出行更便捷、文化生活更丰富;医院、车站等窗口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整洁有序、温馨文明的城市环境日益呈现在市民眼前。
让道德成为最温暖力量
年初一场冬雪过后,74岁赵亚夫依然在田间地头忙碌。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时赞扬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赢得农民群众爱戴,“三农”工作需要一大批像他这样无私奉献的人。赵亚夫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更大的激情继续奔波在广袤的大地上。
在花山湾卫生服务站,社区医生杨凌的工作,由于天寒地冻也更加忙碌。她给前来的社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做按摩,忙前忙后毫无怨言。从医17年的她,将全部身心扑在工作上,视病人如亲人,常常自掏腰包为贫困患者挂号、购药,还先后资助10多个贫困学生,被居民称为“最美社区医生”。
“一座城市文明程度,道德力量是衡量的重要尺度。”在镇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当凌眼中,文明城市不仅是干净舒适的市容,更是一种城市恒久的温度。近年来,镇江涌现出若干全省乃至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人物,让这座城市的道德力量彰显,共同铸就城市熠熠生辉的名片。
在张雅琴、赵亚夫、杨凌等先进典型的影响和带动下,无数“镇江好人”以他们的辛勤奉献,保持着这座城市特有的感动和温度,也照亮了更多人向善之路。
去年12月31日,“感动镇江”十大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该市艺术剧院举行。在垃圾填埋场岗位工作17年、任劳任怨的劳模郑先兵,68年坚持祭奠新四军烈士的百岁老人凌秀英,牙缝里省钱做慈善的“破烂王”汤泽念、好民警张叶宏等一批爱心人士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明星。
让志愿精神铸就更多凡人善举
有人说,镇江市的文明创建,是一场“把善做到群众心里去”的孜孜实践。
在镇江采访,爱心车队、社会儿女、捐献骨髓志愿者……一长串感人肺腑的名单,无一不在诉说着镇江时时传承的善行故事。镇江市文明办负责人坦言,“善行”在镇江越来越成为一种个人习惯、社会习惯,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精神动力。
去年12月5日,在第29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镇江千名志愿者集中开展各种送温暖和便民服务,进一步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氛围。
记者注意到,镇江近年来在社区志愿服务站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网络化服务”全面渗透志愿服务,通过“网上居委会”、集中走访等形式,收集居民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在网格内开展志愿服务。同时,充分结合社区特点和民生需求的多样性,推进特色志愿服务团队建设。现在,镇江市已涌现出“幸福老人1+3”“爱心车队”“求助驿站”“5+2新市民学校”等以关爱、救助、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镇江已形成1700多支学雷锋志愿者团队,91个志愿者服务站,25万名注册志愿者,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达12.16%。
本报记者 晏培娟 耿联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