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各取所需
当下,在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畅销榜上,可以看出这样一种阅读偏向,读者在现实主题与幻想主题作品中各取所需,两类作品各有各的读者群。现实主题鞭辟入里,引人深思;幻想主题宏大精彩,引人入胜。选择作品反映着读者的审美和喜好,作品写作也记录着这个时期创作的思潮和印记。
因为工作原因,曾经与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有过几次交流,他的长篇小说《等等灵魂》出版后,在当时我供职的《长篇小说选刊》选发,我还做过责任编辑。李佩甫留给我的印象是诚实、执着,还有几分我行我素的幽默。上个世纪末,他以出神入化的手法刻画“东方乡村教父”的长篇小说《羊的门》曾一度洛阳纸贵。4年后创作出版《城的灯》,视野由农村转向城乡交会处,以农民“逃离”乡村,进入城市而被迫“失去自我”的艰难历程,展现了时代变革引发的阵痛和茫然。李佩甫是一位有着深厚人文关怀意识的作家,乡村与城市之间永恒的差异性,是他观察和描述世界的基本出发点。其实这也是百年中国最根本的现实主题之一。作为“平原三部曲”的大成之作,新作《生命册》体现了李佩甫对中原大地精神实质的洞察和领悟。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究竟该何去何从?一个“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他的生命如何承载时代变革之重?这一切在作家笔下,通过中原大地之子吴志鹏和骆国栋的人生轨迹得到了生动的演绎。
与《生命册》的现实主题相对应的,是年轻一代作家对“幻想世界”的热望。刘慈欣的《三体》因为摘取“雨果奖”而成为当下全球性的科幻文学重要成果之一。这部作品不仅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发展举足轻重,也对中国文学在新世纪的走向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她是世间最后一个神,出生时满城鲜花尽凋零,故取名花千骨”,这是描述《花千骨》主角的一段文字。作者果果是较早成名于网络的一位作家,其文字水准虽然遭人诟病,我却认为,凭借想象力,《花千骨》借助影视的强大传播力,在新的文学语境中完成了它独特的成长之路。蒋胜男的《芈月传》在文本上显然要比前者出色,她的写作是介乎于大众和精英文本之间的一种尝试。如何把握和评价这一类新兴的创作形态,也是对今天的文学批评的一种考验。这也引发了今天我们该如何面对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之间差异的话题,文学在这两者之间的转换,体现了时代变革中人们在审美和娱乐上做出的选择。总体来讲,各取所需,各美其美,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的共同繁荣,乃是今天和未来中国文学的应有之态。
但我不得不说,当下的大众文学作品离精品仍有一定距离,不过,大众文学同样可以产生精品。东野圭吾的作品就属于大众文学范畴里的精品,我们不难看出,从《嫌疑人X的献身》到《解忧杂货店》,这个早已为中国读者熟知的日本作家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文学。他的新作《虚无的十字架》则围绕几桩命案展开了对日本司法制度的诘问和考量,揭示社会道德议题上一个两难的选择:关于罪与罚。同样,英国女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处女作《摆渡人》也是一部成功的大众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少女寻父的故事。它所打动读者的,或许只是小说表现出的一种对人生的态度。 (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