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10部提名作品,你读过哪些?

14.08.2015  10:50

  备受瞩目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12日晚投票产生了10部提名作品,分别为李佩甫的《生命册》、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林白的《北去来辞》、金宇澄的《繁花》、王蒙的《这边风景》、苏童的《黄雀记》、红柯的《喀拉布风暴》、徐则臣的《耶路撒冷》、范稳的《吾血吾土》和阎真的《活着之上》。在文学式微的今天,茅奖依然是文学奖中的最高权威,那么,这些进入茅奖最后冲刺阶段的作品,你都读过哪些?有着怎样理解的?昨天,记者专访了南大、南师大以及省作协、上海作协、广东作协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评论家,对这十部提名作品给予点评。

  1、李佩甫《生命册

  简介:这是一部自省书,也是一个人五十年的心灵史。河南作家李佩甫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书写出当代中国大地上那些破败的人生和残存的信念。在时代与土地的变迁中,人物的精神产生裂变,在各种异化的人生轨迹中,又蕴藏着一个个生命的真谛。

  点评:这是一部具有充分的新史诗性质的长篇巨作。主人公从乡村到城市,从教育界到商界等的经历,在近50年的社会环境中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小说在历史、现实与个人相交织的叙事流程中,展现出巨大的审美空间与思想创造力。

  ——张光芒

  2、格非《江南三部曲

  简介:这是作者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的系列作品三部曲。《人面桃花》写的是民国初年的知识人对精神世界和社会理想的探索,《山河入梦》写的是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社会实践,而《春尽江南》则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

  点评:一种消泯已久的巴尔扎克式的野心,使得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成为让人不得不瞩目的文学存在。耐人寻味的是,这部史诗毫不客气地略过了原本应该大书特书的事件和时段,比如辛亥、抗战、建国和“文革”,更小心翼翼地绕开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把自己径直座架在江南,如此避重就轻透露出格非的骄傲——这是属于我的、唯一的、绝对不容混淆的百年史。

  ——翟业军

  3、林白《北去来辞

  简介:作者以更宏阔的格局与更独特的视角,鲜活灵动地讲述了两代不同知识层次的女性由南方到北京的坎坷经历与精神成长,并围绕她们,描摹了社会变革大潮冲击下各色人等的悲欢浮沉,展示出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也记录了一个时代。

  点评:这是林白的总结之作。一个曾经的女性主义写作标志性作家打开了自己。小说的主人公海红先是把生活做了加法,她虚构了一个田园乌托邦、她千里寻根、重游故乡、遍访亲朋、寻找自己的精神导师、尝试了各种爱情、结婚生子,后又做了减法,她离婚、从乡村回来、离开故乡、丢掉导师,她又成为了她自己,一个人,又不再是最初的那“一个人”,这些途中的人与事都写在了“一个人”的履历上。林白通过描述海红2010年到2012年生活中的人与事,也就等于描述了她自己。

  ——项静

  4、金宇澄《繁花

  简介:本书是《上海文学》编辑金宇澄用上海方言写成的长篇小说,通过大量人物对话,描述了分别出身资本家家庭、军人家庭、工人家庭的三个普通上海市民的成长经历,时间从“文革”前到2000年后,登场人物众多,叙事在时空里频繁交替。

  点评:《繁花》这部小说,如果真要做评论,可能最适合的是张竹坡、金圣叹的点评路数,茶酒伺候,看一两行,点下批下。我认为《繁花》是一部有着自己腔调和言说印记的,发现并肯定日常经验和平凡物事“诗意”,而不仅仅是“史意”的小说,它是2012年沪上小说奇观,就像小说本身发微着的“日常”奇观。 ——何平

  5、王蒙《这边风景

  简介:小说以新疆农村为背景,从公社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的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

  点评:作为王蒙新疆生命轨迹的艺术投射,《这边风景》不仅生动反映出独特时期汉、维两族人民的真实生活与精神情态,而且极为独到地以相隔四十年的两种作家主体视角结构全篇,出色地演绎出时代感的多层性与审美创造的巨大可能性。

  ——张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