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编辑如何应对虚无与真实
历史虚无与真实,对读者和公众来说,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心理驱动下,都有其特定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历史的真实究竟是什么,对我们来说,永远是一个谜。抽丝剥茧,鞭辟入里,只能是越来越接近于真实,求其真相需要的是对史料的反复考证和长时间的检验等,唯有不断地探秘。正因如此,历史题材的读物与影视剧,也就有了不竭的生命力。
在不断求真的过程中接近真实
从刚刚热播过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来看,在起初展现武氏与李治的关系时,最初的接触是在掖庭。其时,李治还在孩童幼年时期,并未立为太子,两人感情就日益加深;后来,武氏还帮李治夺得了太子位等。但从武则天历史年谱来看,两人的接触是在李治已成太子3年后,两人同在太宗身边侍疾,由此看来,也许“年谱”更加真实,电视剧出于“传奇”的需要,演绎的成分就多了一些。
再比如,武媚娘到感业寺出家为尼,从影视剧演绎的角度来看,似乎是王皇后和萧淑妃都求之不得的,绝没有盼其回宫的道理。但从年谱及武则天剧另一版本看来,应是武媚娘入寺一年后,太宗忌日,武媚娘遇到高宗,伤心哭泣,高宗亦伤感落泪,还是王皇后暗示武氏留长发,并劝皇上接其回宫。而另一版本,则是武媚娘在感业寺与皇上会面,不久并怀孕,借此,武氏便抓住救命稻草,要求回宫。诸如此类,版本多多,不一而足……
随着影视剧的热播,历史类图书也随之热销,继而各种戏说、演绎成分居多的历史剧目便鱼龙混杂,充斥着、挤占着文化市场,迎合着观众与读者。但无论怎么演绎,都只是一种可能性,只看其推理、构思是否更合情合理,是否符合观众与读者的心理预期。似乎观赏性永远是第一位的,至于事实真相、事实本身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则是史家的事了。
虚无与真实,是历史事件的不同方向和侧面,不同的演绎,满足着不同读者与观众的不同心理需求。社会公众所接受的真实,往往只是一种结论,而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存在。
真实,历来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追求与愿望。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一个出版工作者,一个编辑或编剧,面对这样的虚无,我们当予以必要的尊重。
在求真而不得时,虚无也就暂时或只是阶段性地占主导地位。包括我们现在已有的一些历史定论,我们能不去接受它吗?因此,这样的虚无,是一种历史的无奈。
既然是阶段性的,我们就必须阶段性地接受它,在不断求真的过程中,让它不断地接近真实。
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出版实践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歪曲历史真相、丑化历史人物的虚无主义倾向,一些人把我们熟知的、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人为刻意地进行歪曲。从小处讲,是为了博人眼球,吸引注意力;从大处来讲,就是歪曲历史真相,颠覆青少年的世界观,以达其险恶目的。如对岳飞、戚继光、屈原、刘胡兰等历史人物的歪曲和丑化,就不免有这样的险恶用心。这样的历史虚无,就是一种刻意的、人为的、主动形成的,是一种有目的的历史虚无,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必须摒弃和反对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同时,这也是文史类编辑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必须具备的基本态度。
有鉴于此,作为一个文史编辑,在审读书稿的过程中,就应做到: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出版实践。新的传播手段的大量运用,使得西方思潮的各种观点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着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浸染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和灵魂,致使大量的错误思潮和意识得以流行,严重地腐化了人们的肌体和灵魂。面对错误的思想和思潮,编辑就必须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既善于张扬正确的历史和观点,也要善于把错误的思想和观点筛出来,剔出去,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做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甄别和取舍。因此,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尤为重要。
第二,要有丰富、扎实的历史知识和学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跨度大,人物事件丰富繁杂,取其任何一个片段或演绎,都洋洋万卷而不可收。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作为一个编辑,如果全然懵懂,理不清基本的历史线索与脉络,就无法甄别其真伪,只能人云亦云,作者写什么就是什么。如此,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就无从发挥,真实与虚无就无从区别,错讹也就在所难免,更不用说受错误思潮的渗透与影响了。因此,要编好历史类读物,编辑自身的功夫首先要过硬。
第三,编辑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同样的知识点在不同的读物中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严肃的历史读物需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真实的历史知识。真实是这类出版物的生命。编辑就要穷其所学,审读书稿要精益求精,不断探索求真,敢于和善于与作者共同探讨解决书稿中存在的各种疑难问题,打磨书稿也提升自己,容不得半点虚无和演绎。而对待一些轻松的,纯粹以娱乐为目的出版物,比如各种野史、演义、戏说等,就不必过分拘泥于历史的真实,既可以允许有虚无的成分存在,也可以存在符合自身逻辑的演绎和戏说,只要不触及人类的道德底线即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历史虚无主义为指导,完全丧失伦理道德底线的垃圾出版物充斥我们的文化市场,污染和戕害青少年的灵魂。那么,什么时候该去追求真实,什么时候可以允许虚无的存在,如何能够把握得当,游刃于真实与虚无之间,这正需要编辑锤炼出高超的、灵活的编辑艺术。
第四,要善于利用各种传媒手段。任何人的知识和学养都是有其局限性的,即使是学贯中西的学者大家也都只能各专一业,很难做到触类旁通。而每一个编辑在其职业生涯中所能接触到的知识和观点却是千差万别的。面对你不可知的领域,临时抱佛脚地求知寻真就会是常态化的了,编辑就要善于通过网络或客户端等通讯工具,随时查询历史疑问,还可通过图书、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了解相关知识,多渠道、多路径扩大知识面,丰富文史知识。同时要善于甄别来自网络的大量虚假信息,去伪存真,方能不出差错。
求真,永远是我们现代人的第一追求。知古鉴今,激励后人,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是我们出版人终生不变的追求。
(作者单位:山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