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文化]周小勇:品竹之精神 做合格党员

03.09.2016  16:0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为“岁寒三友”、“四君子”之一。竹子清雅隽秀,坚韧挺拔,高风亮节,历来也为文人墨客所喜爱。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亦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可谓千古绝唱。人们观竹,赏竹,赞竹,咏竹,不仅是源于竹的外观,更有其精神层面的东西蕴藏其内。竹的这些品质恰恰蕴含了共产党员“坚韧、奉献、廉洁、团结”的精神内涵。

   坚韧——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有着非常顽强的适应力和生命力,在肥田沃土之中,它能茂盛的生长;在石山瘠地之上,它也能顽强地生存。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坎坎,它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茁壮成长。“梢梢绿风翼,叶叶青鸾足”,这也充分说明,竹纤而不弱,在它隽秀的外表下,潜藏的却是直指云天的刚劲与坚韧。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风雨侵袭,竹都永葆翠色,一心向上。作为共产党员,特别需要学习这份坚韧,始终保持内心的信念,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坚韧的意志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党的尊严。

   奉献——其取何廉,而施于人者何厚

  竹的一生倾情奉献,缀于庭院佐静增幽,遍布溪林清凉路人。竹笋可食用,竹席可纳凉,竹笛可奏曲,竹竿可垂钓。当它作为老人手中的竹杖,婴儿乘坐的竹车时,它体现的是一种扶老携幼的奉献精神。当它作为农夫肩上的扁担,船工手中的竹篙时,它体现的是一种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当它作为供人歇息的竹榻,遮风挡雨的竹笠时,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竹克己为人,正如那无数为自由和平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的共产党人,他们情牵人民,心系百姓,用鲜血和汗水书写着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战争时期,董存瑞、邱少云、杨根思等一大批优秀党员,用生命诠释了为民甘舍命的牺牲奉献精神;和平年代,焦裕碌、李素丽、孟祥斌等新时期优秀党员,在艰苦、平凡岗位上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理念。不论是英雄壮举,还是平凡行动,均因无私彻底的奉献凝聚成润泽民心的真爱源泉。

   廉洁——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有诗为证:“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不图花团锦簇,只以疏枝朗月揽一袭清风,簇一轮明月。古往今来,无论是包公还是海瑞,都以清官的美名为民称道,流芳百世。这份清韵廉洁正是共产党员必备的品质。清廉源于内心的清明,不为明利所感,不为私情所动,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面对利诱,分分秒秒遭遇考验,如果不保持竹子廉洁的这种品质,在名和利的诱惑下,难免会失了分寸,乱了心绪,丢了原则,甚至忘记党纪国法,最终沦为人人喊打的恶“”、脏“”。

   团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竹子是一种既平凡又普通的木禾类植物,即使是纤纤细竹,面对疾风暴雨,也从不轻易折断,这除了它们的坚韧顽强的意志以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源于它们的团结。竹,或成林,或成窝,大都抱团生成在一起,无论外部环境多么恶劣,它们总是团结在一起,手牵着牵手,肩并着肩,头挨着头。紧密倚靠是它们的常态。党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各种挑战,单打独斗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时候碰到棘手的问题,往往需要集体智慧的力量。因此,每名党员在任何时候,亦要发扬竹子的团结精神,不忘初心、合力奋斗,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才能顺利渡过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的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作者周小勇系江苏省东台市检察院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