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内核植入丹徒美丽乡村
中国江苏网11月1日讯 10月26日傍晚,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留守孩子的家”校外辅导站内,90岁的抗战老兵吴锁贵正为孩子们讲述着70多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今年暑假开始,以开展文化活动为内容的“假日港湾”项目在辅导站内正式推行,围绕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相关活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004年,退休教师吴金川自筹资金创办了这个寄托式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11年来共计托管留守流动儿童586名。10月3日,今年大学毕业的凌双考上公务员后趁着国庆假期回到了童年的“家”。“我从学生变成了志愿教师,对这个家的感情始终如一。”凌双说,辅导站除了有8位退休教师外,镇江市的69个爱心家庭及团体也都应征成了“代理家长”。
吴金川的校外辅导站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志愿组织,现在的影响已辐射到全市。目前,丹徒区拥有注册志愿者21240人,其中,农村志愿者服务团队164个,志愿者中有乡镇企业主、教师、理发师、修脚工、管道维修工、家政服务工,常年开展便民助民各类志愿服务,不知不觉中,引领着社会风尚。
“农村志愿者进城送服务是文明互动的新形式,我们着手建立‘城乡志愿者互动联盟’,架起志愿服务的‘双回路’,力求滴水成河,积善成德,记住乡愁,让文明在细微处闪光,在和谐中绽放,在奉献中结果,在理念中永恒。”丹徒区委书记陈琳说。
在镇江市最繁华的西津渡“文艺夜场”,“珍珠塔”吸引了市民驻足观看。专业的水准,正宗的韵味,让戏迷们着实过了把瘾,由于是乡镇进城无偿演出,人们记住了这个团体的名字——许布艺术团。
提到“许布送戏”,丹徒区荣炳镇及周边乡镇的村民们无人不晓,“他们的主要演员都是区锡剧团的,专业水平高。”71岁的左洪喜老人家住胜利村,许布送戏到哪儿他就追到哪儿。
2014年6月,许布自筹资金创办爱心艺术表演团,仅半年时间就为四里八乡的村民公益演出40多场,吸引观众10余万人次。“团队里的演员有工人、农民、幼师、护士,还有私企女老板,没有一个是图报酬来艺术团的。”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劳模凌菊影说。今年年初,镇江市文化馆聘请“许布爱心艺术团”为文化馆文艺团队,许布坦言,有了文化馆的支持,团队的演出将更专业,覆盖面将更广。
据丹徒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叶向东介绍,丹徒区现有业余文体队伍198支,新的基层文化队伍22支,累计投入100余万元资金和物资,“以‘聚力新丹徒,共逐中国梦’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为龙头,已组织各类文化下乡活动740余场,开展镇村文化大互动150余场”。
去年起,丹徒创新性开展文化共建“亮彩行动”,1年来,共组织58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10个镇(街道、园区)结对,结对双方文化计划共定、文化设施共建、文化骨干共育、文化载体共创、文化项目共引。
“亮彩行动,实现了群众文化需求与政府文化投入方向的有效对接,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打造了一批品牌化的文化载体,文化内核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也促使乡风更加文明。”丹徒区区长张映桥表示。
整洁宽敞的水泥道路、刷白的房屋墙园、房前屋后长势茂盛的花草苗木……三星级康居示范村丹徒区上党镇古洞村清新秀丽。这里的“乡风明德文化墙”,通过农民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支部书记陈国伟说,这两年,村民卫生环境“三包”制度被写进村规民约,村里的主干道一周不清扫,还能保持干净整洁、无漂浮垃圾。村委会更借助明德文化墙,宣传政策、宣扬美德、倡导文化传承和乡风等,起到了很好的引导示范效果。
“学习红”“法治橙”“友善黄”“科普绿”“诚信青”“文体蓝”“特色紫”——近期丹徒还在农村社区开展“6+1”主题社区创评活动,这个活动有个好听的名字“彩虹社区”,每个农村社区从7个主题中重点选择一个进行打造,凸显“一村一彩”。
本报通讯员董帅董煜
本报记者晏培娟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