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通又出台3份文件调整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事项
中国江苏网4月3日讯 我市自去年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在全省率先制定完成“5张清单”,基本建立起以“5张清单、5个平台、5项重点改革、5大监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制度体系。
今年,市政府又先后出台3份文件,调整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发布关于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9部门下放50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3月30日,南通隆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业务员刘先兵,在港闸区便民服务中心拿到加工贸易业务生产能力证明审批。他说:“公司每年加工贸易订单都在三四百笔左右,过去每接一单都需要到市里办手续,现在就近即可办理!”
“能放则放,应放尽放,权责一致,同步下放。”按照这一原则,此次市规划局、海渔局、商务局、旅游局、安监局、南通国税局、地税局、海事局、气象局等9家部门再次下放17项行政许可和33项其他类事项。下放前,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充分沟通和论证,突出了基层政府的“需求度”和审批事项的“含金量”。
市商务局行政服务处处长杨飞介绍,市商务局这次下放的3个事项,涉及企业较多,但审批业务相对简单,下放到县(市)区后,大大方便了企业办事。市商务局还开发了加工贸易审批一站式申报系统,通过“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无纸化审批,过去跑一整天办成的业务现在只要花几分钟点点鼠标即可完成。
海洋渔业捕捞许可,是针对海洋捕捞渔船的审批事项,面广量大,每年市里的办件量都在6000个左右。这次下放到县(市)区里,审批环节减少了,办理速度也更快,原来需要一两天才能办好,现在当场就能办结。
市规划局下放5个事项,其中涉及安置房项目的审批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据了解,权力下放至区规划分局后,对接更方便、沟通更密切,审批效率也大大提高。以长泰路东、永和路北地块安置房项目为例,从项目最初研究到实际开工约为两个月,较以往缩短了一半以上时间。
规范中介服务提升审批效率
“经过近几年来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市行政审批事项的承诺期限大幅压缩,总承诺期限约为法定期限的三分之一,是全省行政审批承诺期限最短的市之一,行政机关可控制时间但中介服务成果的质量对审批过程有重要影响。”市政务中心主任施学雷说,以建设项目审批为例,项目立项、设计审查、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均涉及大量的中介服务事项,而目前我市从事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一般仅有市场准入的资质管理,中介服务过程的监督存在缺位。
针对这一问题,此次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旨在通过过程监管,引导行业自律,不断提高中介服务质量,减少中介服务时限,规范中介服务收费,进一步缩短报审周期。
“谁使用中介服务成果就谁来监管,谁审批的中介机构谁就要负责管理。”施学雷介绍,将来对部门和中介机构将进行关联管理。申请人与中介服务机构签服务协议后,告知相关部门,从中介服务开始到审查结束,要关联起来。比如节能评估审查,目前审批部门承诺3个工作日办结,将来要把评估机构用时和部门审批用时关联,确定一个总的承诺期限。
下一步,各部门将根据《意见》明确的职责分工,从项目清理、制度建设、日常监管和完善保障等方面,全力推进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的各项工作,实现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常态化。
事中事后全程监管无死角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子才能跑起来”。而多年以来,政府部门和单位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长期存在。
“简政放权,既要把该放的放开、放活,也要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市审改办负责人介绍,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快构建行政监管、信用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推动政府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
《意见》提出事中事后监管的四项主要任务:全面梳理政府职责,进一步明确监管要求,取消、下放、保留、转移的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的事项、行政审批中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等全部纳入监管内容;以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3大重点领域为带动,建立健全“3+n”监管办法,推动各部门事中事后监管全覆盖,进一步健全政府监管责任体系;积极创新监管方式,通过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强市场风险监测防范、广泛运用现代科技监管手段、积极推行监管执法信息公开,进一步提升行政监管效能;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发挥信用体系的惩戒作用、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作用、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约束作用、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共管共治。
市工商局个企监管处处长成剑告诉记者,目前工商部门正积极推行信用监管,构建了覆盖全市75万余户市场主体的信息公示平台,对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9类失信违法行为实施黑名单管理,已归集黑名单记录1.1万余条,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动监管机制。证照联动监管机制也在推进中。另外,还建立了以抽查为主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抽查对市场主体监管更有效,今年一季度已抽查了1400多户,发现问题即进入经营异常名录”。
记者 沈雪梅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