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中台到数智东南:懂行华为与东南大学的不解之缘
—— 本文作者:张垞
网上曾经有个关于高校教师的段子。一位高校教师倒在一堆打印好的文件中,同事猛扑上去,拼命摇醒:“同志,你醒醒啊!”他虚弱地微睁双目,颤抖的右手努力去捡散落的纸张,吃力地说道:“这、这是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讲义、授课计划、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周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日志、试卷、科研成果总结、教学研究总结、教学工作量核算表、科研工作量核算表、研究生工作量核算表……请……请一定代我代为转交!”说完又陷入了昏迷。同事含泪晃着他的身子:“同志,你醒醒,组织还有要求,还要交电子版的!”
这虽是段子,有戏谑和艺术加工的成分在其中,但也确实反应出来高校教师的工作现状:一方面,高校教师工作量大,除了基础的授课和科研任务外,往往还要承担段子里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数据标准不一,信息源多样。所以,大学教师的工作评定及考核汇总对于国内各大高校老师来说都是一件相当头疼的事情。
同样的困境也曾发生在东南大学的身上,作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在教师团队方面,东南大学目前有着一流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99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69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021人,而与之对应的全日制在校生有36277人。
如何落实“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给高校教师们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办事平台,将教师们从不同系统中的申报、填报等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东南大学与华为携手给出了答案。
为百年名校插上数据翅膀
2019年,东南大学针对教师的积分计量考核,深入到各个院系和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创建全国高校首家免填报的教师业绩积分考核系统,从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13个系统进行信息资源抽取、汇聚、共享,解决数据重复、标准不一致和无法共享的难题,将以往的几十张表格填写变成了线上简单的十次点击核对,一站统览所有考核数据。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东南大学所做出的积分考核免填报系统实践是颇具开创性和代表性的,其打破了以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平台服务模式,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聚合全校数据,对数据进行治理与挖掘,实现人、流程和信息三个层面的全面整合。
当然,对于东南大学这样的顶尖高校来说,数据的能力和应用不应只停留在数据治理的层面,还要深入到大数据分析上,为学校的办公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辅助决策赋能。
经过多方比对后,东南大学选择了华为及其合作伙伴,携手构建能统一搜集数据、管理数据、治理数据、数据分析的数字平台,该平台是华为HCSO混合云方案在全国“985”院校中的首次部署,为学校构建了校级计算、存储、网络统一资源平台,支撑校内各种系统及应用的运行。另外从应用场景出发,整个数字平台将为学校各类智慧应用的构建提供统一的集成服务、数据使能、应用使能、开发使能,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视频云等NEW-ICT能力。
在系统架构层面,华为及合作伙伴通过“一网、一云、一平台、一入口、一中心”构建了完整的智慧校园建设架构,让来自所有物联网设备和业务系统的数据都能够被统一汇总并进行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这些数据也将成为驱动学校业务发展和智慧校园建设的全新动力。
具体的,东南大学联合华为首先统一更新了学校所有部门、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标准,为每一个数据类别明确了权威的数据源头,从组织、管理和沟通等三大层面理顺了校方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各自的权责。
针对当前业务,华为在数据库中构建了统一标准的贴源层,并通过对贴源层数据进行清洗、整合、转换等操作完成了对数据的完整分类。由此形成的数据便可作为标准层数据统一放在数据库中永久保存。形成标准层数据后,进一步对数据进行统一建模,承载学校主题域模型落地,对多源、异构、数据不一致等场景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数据模型,可以去除重复数据、识别数据的权威性,为数据分析,打造一个公共的基础数据层。面向具体的数据应用和数据服务场景,主题层数据可进一步形成专题层数据,例如:仪表盘、学生画像、数据共享等应用。
与此同时,华为还在数据库之上构建了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将让校方的众多业务系统能够通过API获得标准且完整的底层数据支持。而这种统一数据服务的形成则有助于系统之间的相互协同,提升各类校园系统的总体运行效率。当然,这种统一标准、统一清洗、统一存储、按需索取的模式也有利于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安全。
数据中台助力数智东南建设
众所周知,数据是新时代精细化管理的核心驱动力。而对于大学这样的组织架构来说,数据同样是智慧校园落地的关键。而之于东南大学,以数据为支撑的科学决策体系建设则是教学、管理、科研、办公等工作效率提升的关键。本次学校联合华为搭建数字中台,理顺数据收集、存储和使用逻辑不仅是为了方便教师们处理事务性的工作,更是为了宏大的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在数据中台的基础上,华为携手东南大学将业务逻辑抽象为算法,并通过海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构建学科指数、学情指数、教情指数、科研指数、办公指数等指标,让数据来辅助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通过全面、泛在、互联和感知的数据采集层,实现了教学、教务及管理的数字化;通过数据的集成、建模和共享,实现各项工作的数据化治理,并借由各类智能化业务系统及决策系统所组成的数字化“大脑”,实现真正的数智。
而这套以数据为驱动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也正是东南大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和关键。在东南大学内部,这套逻辑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数智东南。
在数智东南的背后,并非只因华为对于教育行业“情有独钟”,更是华为已在2020年将“懂行”理念全面铺开,躬身入局,联合千行百业的合作伙伴,将华为擅长的ICT产品技术整合成为更多贴近用户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以便用户能够在实际业务中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收益。
扬帆数字化,需要灯塔也需要航船
如果东南大学与华为的故事仅仅停留在项目层次,那么这篇故事本该就此完结。但实际上,东南大学与华为,不仅是业务层面的需求方与服务商,更是产业和发展层面的灯塔与航船。
2020年7月,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先生访问东南大学。在座谈会上,任正非表示:“高校的明灯照耀着产业,大学老师的纯研究,看得远、钻得深;我们(华为)的研究实用度强,我们之间的合作,你们给我们带来方向,照亮了我们。你们(东南大学)的成果可以像灯塔,既照亮我们,也可以照亮别人,是有利于我们,有益于学校,有益于社会的。”
在东南大学数字中台的建设过程中,双方携手以 “科研+业务+方案+产品”的合作模式共建,也印证了教育与产业所发挥出来的新动能。东南大学利用其科研能力,提供数据中台的理论支撑,帮助产品及方案优化升级;而华为与合作伙伴利用多年来的行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对业务的需求和现状进行梳理,提出定制化的战略和策略,从更高的层次探索数据中台的未来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数据的内涵和潜藏价值能力。
高素质人才和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输入产业,产业才能持续升级,为更多用户创造价值,把市场的蛋糕做大。而反过来,其更加强大的实力也将反哺高校,激励一批又一批人才成长。在这样一套链条的正反馈机制当中,东南大学是教育的灯塔,而华为则是产业的航船。在这场以数字化方式进行的大航海当中,东南大学与华为在彼此的轨迹上相互成就,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