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谁来帮大学生避开创业陷阱
尽管已毕业离开学校,但刘晨(化名)仍在为自己两年前在校创业“被坑”的经历维权。因为“挺有实力的”供货上家突然失踪,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刘晨和创业团队损失了数十万元货款。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等多所院校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中国青年报》1月31日)
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创业非但面临着资金短缺、经验缺乏、人际网络局限、创业能力弱等障碍,且因涉世不深,还对市场规则和商业法律认识不足,对创业中可能遭遇的合同诈骗、供应商跑路等情况都缺乏警醒,加上制度保障缺失,相关监管滞后,造成大学生的权益保障难,稍有不慎,便有“满盘皆输”的危险。也因此,很多创业的大学生尚未体味到创业的甜蜜,便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打击了整个大学生群体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实,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危险一无所知。大学生创业重在防患于未然,充分估计创业可能带来的失败和风险。吊诡的是,以往的创业宣传中存在一个误区:往往只讲创业成功的典型故事和成功案例,过于强调创业成功者的光鲜一面,很少讲失败的案例及失败带来的教训。这让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的想象过于美好、简单,忽视了背后的艰辛和风险。由是观之,面对创业陷阱,大学生要有防范意识,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头脑,以防上当受骗。
对待大学生创业的探索与实践,既不能追求短期内带来质的改变,也不能草木皆兵,见不得挫折失败,而需要更多的耐心,给予更多包容和鼓励。当前,还应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找准病症、对症下药,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必须正视的问题是,由于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慢,中国的创业教育基础薄弱,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目前的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且大多点到为止,效果并不明显。反观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大多把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立了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直到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长远看,规避创业陷阱,有效防范大学生创业风险并保障其权益,需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为学生打造创业的实战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探索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强化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衔接性,开展市场环境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引导学生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有效预防。
大学生经常落入创业陷阱表明,创业者的维权问题还非常突出,很多地方的监管存在盲区,正常的维权渠道不通畅。破解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违法违规机构的监管,提高其违法成本,威慑违规行为。同时,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对创业欺诈行为进行查处,对失职渎职的公务人员“秋后算账”,为大学生创业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