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基础教育新目标:让家长从"不能择"变为"不需择"
江苏确定基础教育“提档升级”新目标
让家长从“不能择”变为“不需择”
新华报业网讯 “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学前教育试行服务区制度,义务教育要让家长从‘不能择’变为‘不需择’。”这是江苏省政府23日召开的全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暨总结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认定工作会议确定的新目标新追求。
基础教育面更广量更大,无论学校数还是学生数都占80%左右。近年,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不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如前不久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认定,成为继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之后全国首个实现全覆盖的省份,也是县市区认定数量最多的地区。然而,全省各地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仍很突出,为此,全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暨总结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认定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基础教育全面“提档升级”。
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益普惠学前教育,试行服务区制度。据了解,因为配套跟不上以及结构性矛盾,目前我省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学前儿童无法就近入园的问题。为此,我省酝酿试行服务区制度,解决就近入园问题。 “所谓服务区,就是将幼儿园对应服务的范围划出来,比如对应哪几个小区,哪几条路等等,也可以几个幼儿园对应一片服务区,按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省教育厅基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服务区有点类似于义务教育学区,但又不具强制性,家长可以选择服务区外的幼儿园。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90%以上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学,力争使全省适龄幼儿不仅“有园上”,而且“上好园”、“就近上”。
义务教育:努力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着力突出三项举措:一是切实把教师流动摆在首要位置,二是有力有序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家长择校是为了择到更好的师资,如果各校骨干教师比例大体相当,家长也不会舍近求远、想方设法去择校。”副省长曹卫星解释说,凡是没有推进教师流动或推进力度不大的地区,即使采取了其他措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仍不太明显,群众择校意愿仍很强烈,有的满意度甚至在下降。因此,各地各部门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阶段,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规定动作和关键抓手,切实做到区域内校际骨干教师比例大体相当,让家长从“不能择”变为“不需择”。
高中教育:科学发展。切实扭转“质量就是分数”的观念,推动发展重心由“分数”向“能力”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省政府权威人士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省高中教育在能力提升、素质养成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要扎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更多地激发学生兴趣、教会探究方法,真正让学生会学习、善交流、愿实践。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廷玉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