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求胯下之辱,真能培养反抗精神?
“胯下之辱”被认为是奇耻大辱。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张能立趴在教室门前,要求学生“凌辱”他。在教授一再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副教授解释:要传递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
为传递敢于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这位副教授真是蛮拼的,但当他主动趴在教室门前的时候,不知道被惊呆了的学生们是怎么想的,会不会因此产生跨也不是、不跨也不是的不适感。副教授说,他那天的行为并非随性而为,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想以此激励学生成为敢于“向奥巴马扔鸡蛋”的人。
不可否认,中国的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但教师主动趴在门前求“胯下之辱”,显得有些用错药的感觉。当然,我们不否认这名教师真心对学生的赤诚用意,他愿意放下教师的架子,让学生“凌辱”,足以看出其希望学生摆脱旧有束缚,敢于否定权威之心。
但是,所有的目的都要以合理的前提为基础,要讲究事物的逻辑。我们来看下,副教授趴在门前,让学生从自己身上跨过去,是他主动要求学生这么做,学生即便真从他身上跨过去,也不存在任何反抗的地方,这与“否定权威、反抗权贵”又有什么关系呢?“胯下之辱”在传统意义上代表着一种极其不尊重,事实上,我们既要教育学生具有反抗精神,又要培养其最起码的尊重。换句话来讲,老师要求学生从他身上跨过去,而最终凭借对事实的判断,不按老师要求去跨的,才是真正的反抗。
在教育领域,我们渴望有更多教师能牢记使命,为学生提供“走心”的教育。但这并不是以“自虐”为前提,即便现实中需要以“自虐”达到育人的目的,也要有说服力的由头,要“自虐”得其所。在此方面,有先例可循。比如,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范忠信,在2014年1月1日围绕南湖爬行了1公里,“掌膝渗血”。他是为兑现预言2013年中国官员财产会从县乡级全部公开,否则自罚的诺言。
对于年轻人来讲,具有否定权威、反抗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该副教授也发现了问题之所在,但自己主动趴求“胯下之辱”换不来学生的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人格教育是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的,倘若教师具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根本就不需要“胯下之辱”这样的自我矮化式教育。 (郑州谢松波)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