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故居、走进一线……“体验式”思政课成“网红”

08.11.2019  10:03

  参观卫岗博物馆、生产车间,了解乳品工业生产作为物质生产实践的全过程,近日,金陵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40余名学生来到卫岗乳品工业园,开展了一场具特色的“体验式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一杯牛奶生动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2011年学校思政部单独设置时,我们就尝试推行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以前的教学工作主要在课堂上完成,现在把课堂搬到红色基地、美丽乡村等地点,用好社会大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记忆,这也是我们推行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思涛教授说。

  甘熙故居俗称“九十九间半”,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三大明清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邢晓红教授带领学生在这里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去之前,邢晓红对甘熙故居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比如建筑组、民俗组、礼仪组等。每个小组在现场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参观采访,回校后做成简报展示学习成果。

  为了把实践教学的效果最大化,邢晓红将同学们现场见闻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省非遗抖空竹代表性传承人、南京荣记狗牌竹音堂第三代传人孙光辉,在甘熙故居专门表演抖空竹艺术,“海底捞月”“八仙过海”“猴子爬杆”……眼花缭乱的花样让同学们驻足观看,邢晓红便借机讲解国家非遗项目尤其是南京非遗项目的现状以及保护情况等。“爱国主义的内涵之一就是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现场教学会让学生对非遗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他们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邢晓红说。

  缪佳怡同学告诉记者:“邢老师带我们了解友恭堂、备弄等传统的民间建筑,在‘梨园雅韵’小舞台听了昆曲、南京白局等地方戏,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迷人之处,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当代大学生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清明见芽,谷雨见茶”,今年谷雨时节,该校马克主义学院陶爱萍副教授带同学们来到江宁龙乡,听居民讲授茶的历史分类、茶艺礼仪等知识,还动手实践,通过采茶、晒茶、炒茶、品茶,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当地陶笛馆的馆长还为同学们介绍陶笛的起源、技巧等,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笛声悠扬,茶香四溢,大家在传统文化的深远意境中“沉醉不知归路”。

  “不仅对学生,对教师来说,每一次实践教学也都是全新的思政课学习过程,提供给我们完全不一样的视角。”这是陶爱萍的感触。今年春天,她和教研室其他两位老师联系了江宁区的金陵脆梨园、水生植物园和多肉植物园,带领学生开展主题为“体验乡村振兴,感受科技兴农”的实践教学活动。10月底,她又带学生到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展了“探千年科举,知文化传承”的主题实践。

  每个学期结束前,学校还会组织开展一场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成果汇报展演。今年6月份结束的展演上,学生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实践活动内容,自编自导自演了21个节目,情景剧《建党伟业选段》、诗朗诵《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服装走秀表演《新中国70年服饰变迁》等赢得了满堂彩。

  据了解,该校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已经实现了对全校学生的全覆盖,成为一门备受喜爱的网红“金课”。(刘鹏 谈洁)

  来源: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