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为何只落到“膝盖”?——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报告

05.03.2015  14:01
          “前几天,一位民企老板找我诉苦,说从银行拿到了贷款,但还不如不贷的好。”前来报到的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主席陈放刚到驻地,就和记者聊起他去年调研遇到的问题。             跑遍四川21个市、183个县,调研了近百家企业,他深刻感受到,尽管中央去年出台一系列简政放权、激活中小企业活力的措施,但还有一些没有真正落到基层。             贷了款还要从企业身上抽血?             陈放提到的这位民企老板,因为去年想转型做新材料,从银行贷了1000万元,利率上浮了近30%。“可是,贷款拖了几个月才下来,还没捂热又被银行‘抽贷’。这等于从企业身上抽血呀!”陈放感叹道,融资难仍是中小企业发展直面的首道难题。         “不少银行还是抱着‘嫌贫爱富、喜大厌小’的观念,只愿做稳赚不赔的买卖,‘抽贷’、‘惜贷’让不少中小企业主压力很大。”陈放说。           “四川中小微企业注册数74.2万家,要让银行一家家做贷款恐怕很难。所以,一方面需要政府为中小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另一方面需要创新分散银行风险的办法。”             银监会已明确表态,将进一步加速民营银行发展速度,让民营资本更大幅度参与农信社和城商行改制。“吸引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不应只引入资金,还应创新管理机制。一些民企投资人更贴近市场、更了解企业需求,应充分参与银行的经营决策,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发挥更大作用。”陈放说。           政策为何只落实到“膝盖”?         “去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尽管中央针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不下10个政策,但真正到了基层,却发现一些政策还难以落地。”陈放告诉记者,“我们做了详细了解和第三方评估,竟然发现近一半的乡镇企业对于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还不知道。”         “按理说企业家应该非常关心相关的免税政策,但不少基层的科技型企业连‘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这条都不知道。”陈放说,“由于基层企业信息不对称,加之一些基层政府宣传、执行不到位,使得不少好政策都只落实到了‘膝盖’。”           不少地方和四川相似,中小微企业多集中在传统和产能过剩领域,面临着调整、转型和升级的问题,亟需了解并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这些产业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可如果连这些政策都无法顺利传递到基层,又怎么能推进中小微企业的顺利转型?所以,目前亟需在这些企业和政府之间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完善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制度。”陈放说。           更渴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调研过程中,一位企业家对我说,相比引入资金,我们更渴望一个完善、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陈放告诉记者,有不少中小企业手中攥着核心技术,但就是苦于缺少与大企业同台公平竞争的机会。           “四川是一个页岩气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可你看美国开发页岩气的头20年,大部分都是由中小企业推动的,我们现在也有不少中小企业掌握了关键技术,但就是苦于进入不了这个领域。”陈放委员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           2014年,我国民间投资总量突破1.3万亿元大关,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56%,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制经济,需要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但是,目前我国相关的司法建设还不够完善,对于各种经营主体基本权利的保障还存在缺陷。特别是在新常态下,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激发经济活力显得尤为重要。”陈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