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打广告”启示了什么

11.02.2018  07:13

  这两天,一篇名为《国务院做广告了!没想到吧?》的网文走红网络。原来,国务院的客户端升级到了3.0版,为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使用客户端,有关部门在“中国政府网”公众号上发了一篇题为《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的推文,强势给自己打了一波广告。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高大上的政府接地气了”。

  中央机关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给自己做广告,这不是第一次。实际上,新媒体兴起后,中纪委、广电总局、中国气象频道、人民日报等单位和部门都制作了宣传自己的广告片。这些宣传片,有的制作精良,有的充满情怀,有的极富创意,有的视角独特,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改政府部门以往那种一本正经、刻板威严的做派,放低身段,转变话语方式,以平等姿态呼应百姓诉求,展示了全新的形象。难怪看到这些宣传片后,网友纷纷点赞,舆论普遍肯定。

  政府部门给自己打广告,折射了思想观念作风的转变。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深刻改变了政府与公众互动的方式与格局,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适应这种改变,主动投身互联网大潮,运用新兴媒体加强与百姓的互动,体现了有关政府部门顺应形势、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与行为自觉。“政府做广告”虽是一件小事,但其背后透出的,是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公众的态度和评价,更加在意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了,这无疑是人民至上理念与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人们还看到,在自身形象宣传推广上,有关部门改变了以往高高在上的思想和动辄端着架子摆谱的作风,变得更加开放开明,与百姓的心贴得更近了,这正是网友纷纷叫好的深层次原因。

  政府形象事关执行效能。一级政府或单位部门如果开放、开明、亲民,那么,即便是一些大事、难事,推行起来也事半功倍;相反,如果百姓对有关部门的印象“缺乏概念”,或者“印象不好”,那么,即便是普通的事情,做起来也可能因得不到群众配合而事倍功半。政治学“相互承认”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政府需要群众的认可,群众也需要政府的尊重。因此,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营销”,在百姓心目中确立良好的形象。遗憾的是,当下很多单位和部门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或者受“官本位”的传统观念思想影响,认为一级政府或部门身居要位,怎么能去做广告;或者“不会宣传”,忽视传播规律,不是端着架子,就是板着面孔,花了功夫却没有效果。由此提醒政府部门,要学好“说明文”,用好“营销学”,努力向公众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各级政府历来以“高效、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示人,这成为很多企业纷纷选择在江苏投资发展、全球创新发展资源向江苏集中的重要原因。但是,江苏人低调内敛的特点,也让很多部门和单位不愿意向公众展示和说明自己,而习惯于选择“多做少说”。其实,低调务实不等于不需要必要的形象推广,给自己做广告也不一定就是高调张扬。说到底,关键是看这种广告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是符合传播规律还是违背规律,是有效果还是没效果。这次国务院的广告赢得网友点赞,就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本。(刘庆传 魏 旭)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