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每条网民意见都认真看

06.03.2015  04:51

  昨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新京报记者陈杰摄

  向东接受新京报专访,揭秘报告起草过程,并详细解读。资料图片

  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接受新京报专访,“总理要求报告不回避问题,跟大家坦率真诚交实底

  昨天上午,李克强总理作任内第二次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接受新京报专访。

  向东介绍,总理自始至终参与报告起草,春节期间还在亲自修改报告。总理表示,向人民报告,态度必须端正,坦率真诚交实底,不能有遮掩。

  向东告诉新京报,这份报告明明白白告诉大家,我们是有困难的,同时也会让大家对中国的经济放心。看完报告,大家会感觉心里很踏实。“给我的感觉是,最大特点是非常实,谋划发展有招,部署改革有力。

   【起草揭秘】

   1

   每条网民意见都认真看

  新京报: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近年来赞成票最多的。在你看来,为什么赞成率会这么高?

  向东:还是清新的风格,适应了老百姓的需求,讲到老百姓心坎里去了。人大代表不是你可以糊弄的,赞成票是发自内心的拥护。

  新京报:起草组有哪些人?今年有什么变化?

  向东:一般来说,起草组以国务院研究室同志为主,再吸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等主要部委的同志。今年也邀请了媒体参加,比如新华社,还包括来自地方的同志。

  新京报:今年的报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草的?什么时候定稿?

  向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开完,中央确立来年大政方针之后,就着手起草。按惯例,从起草,到提交大会,一般经历4次大的会议审议。

  起草工作历时3个月左右,前两天才定稿。

  新京报:这次是怎么征求意见的?

  向东:起草报告以前,今年还专门征求了人大代表的意见。起草过程中,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分别主持召开4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企业家、经济社会专家,科教文卫体方面人士、民主党派和基层群众意见。

  国务院召开全体会议讨论以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发到全国党政军群所有部门。总共发出3000多份,涉及100多个部门,收集到几千条意见,能吸收的基本都吸收了。特别突出的意见不能吸收的,还要给对方解释。

  新京报:今年的工作报告还通过网络征求网民意见,有近千条意见被提交起草小组,这些意见是怎么处理的?每条都要看吗?

  向东:网民提出了非常多的意见,收到的每一条意见都要认真看。网民关注的,报告里都有体现。

   2

   总理要求坦率交实底

  新京报:总理是怎么参与起草和修改的?

  向东:报告是在他的主持下起草的。总理在春节期间还在琢磨和修改报告,上班以后还亲自修改了很长时间。

  新京报: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理提出做不到的不说不写,让人印象深刻。今年总理提了什么要求?

  向东:今年总理说,向人民报告,态度必须端正,要坦率真诚交实底。

  新京报:怎么体现出坦诚?

  向东:我觉得是一点没有遮掩,老老实实地对人民群众报告政府工作。

  在谈到问题的时候,比如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对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任何的回避。报告也说了,今年下行压力比去年可能还要大。

  另外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投资还在下滑,产能过剩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部分地区的风险隐患还比较多,也时有爆发;政府工作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说存在着为官不为的现象。这些也都没回避,跟大家交实底。

   【报告解读】

   3

   去年GDP增7.4%来之不易

  新京报:今年报告的框架跟去年有什么不一样?

  向东:去年的工作报告是个块状结构,主要分3大块。今年是条状结构,主要是6条,再加X,即6+X。

  新京报:对政府工作报告,人们最关心的可能还是GDP增速。去年设定的目标是7.5%左右,现在完成了7.4%,有些人可能会感觉,是不是没有完成任务?

  向东:提出7.5%左右,实现7.4%,在“左右”的范围,保持在合理区间,是达到了预期。增长7.4%,我们的经济总量跃升10万亿美元。

  新京报:怎么评价7.4%这个目标,完成困难吗?

  向东:可以说是非常来之不易。

  从世界上看,全球经济复苏都很低迷,新兴经济体增速都有比较大的降幅,有的甚至负增长。有的经济体实行量化宽松,开闸放水,根本不顾别人的感受。

  反过来看,我们没有搞强刺激,也没有超发货币,财政也没有超支,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取得7.4%的增长,是很不容易的。有人评价说,风景这边独好。

  新京报:有没有为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揪心?

  向东:从头至尾,总理都强调“合理区间”。合理区间,关键是把握好上下限,下限就是保就业,只要是能保障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速同步,生态环境改善,结构还在优化,速度低一点是可以接受的。

   4

   今年增长7%左右有把握

  新京报:今年设定的是7%左右,这个目标低不低?是怎么考虑的?

  向东: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按照这个目标,7%左右的增速就差不多了。

  另外,这也与中国经济总量有关。总量增大了,速度自然降下来。现在增长7%,就是每年增加8000多亿美元。略等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7%形成的增量,跟以前的10%也差不多。

  新京报:再定低一点行不行?能不能干脆取消这个目标?

  向东:主要考虑是就业。现在测算,一个百分点,大概带动175万人就业,现在每年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需要这样的经济增速。

  不唯GDP,不是不要GDP,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没有一定的速度,很多问题不好解决。

  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人均2300元计算,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只有发展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

  新京报:对增速问题,在起草过程中讨论多吗?

  向东:讨论很多,但大部分人有共识,7%左右还是有把握的,但是千万别低估了难度。

  新京报:完成7%这个目标有难度吗?会不会滑到6%?

  向东:今年遇到的困难很可能比去年更大。大家也看出来了,最近一系列调控措施出台,就是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7%左右,可以左,可以右,如果形势很不好,可能就在7%以下。但是,我们绝对不允许滑出合理区间,而且实际上比较倾向于7%以上,要保住7%,只要条件允许,就要够一够。

  新京报:会不会一直这么低下去?甚至造成恐慌?

  向东:中国经济不会失速,不会出现惯性下滑和断崖式下滑。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牌可以打,有很多的政策储备,财政货币政策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总理也说,我们的经济有很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们经历过几次经济危机了,有调控经验和能力。

  报告要让大家增强信心。看完报告,大家会感觉心里很踏实。我们既明明白白告诉大家是有困难的,同时也会让大家对我们的经济放心。

   5

   总理要求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新京报:报告提出要调结构、又要稳增长。总理曾说这是一个高难度动作。怎么把握平衡?

  向东:这是今年遇到的最尖锐的问题。要量增质优,鱼和熊掌,现在要兼顾。怎么做到?要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总的基调还是稳中求进。办法就是打造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尤其是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新京报:为什么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向东:中国有13亿人,9亿多劳动力,大专以上的有1亿4千万人,如果这些人都能够方便地创业创新,会发生什么效果?

  因此在写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总理也非常关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要写进去,而且要突出写。

  新京报:此前创业创新还是有很多困难。

  向东:总理发现政府管了太多不该管的事情,群众办事非常难。办个执照,会有万里审批图,有109个公章拦着。所以总理强调简政放权,就是要把政府的审批权大大地缩减,不必要的审批绝对要取消,降低市场门槛,方便人们创业就业。

  新京报:怎么能让更多的小微企业活下来呢?

  向东:今年会普遍清费减税。刚刚又宣布小微企业免税范围扩大,随着形势发展需要也可能还会继续扩大。

   6

   今年报告没有提“房价

  新京报:去年的报告没有提“房价”,今年也没提,为什么?

  向东:“房价”这个词儿是没出现,但是讲了房地产,主要是促进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

  新京报:今年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思路是什么?

  向东:房地产不仅仅是商品属性,还有社会属性。政府的责任主要是保基本,所以提出“棚户区改造”,今年又提出“城市危房改造”。

  报告的思路还是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支持居民自住型、改善型住房的需求。今年有点不同的是要把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在报告中这是第一次提出。

  新京报:报告提出今年要搞七项投资工程,会不会导致重复投资,产能过剩?

  向东:投资是中国经济的“传统引擎”,总理提出要改造升级传统引擎,主要是扩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去年政府搞了中西部铁路、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今年又提出棚户区改造、城市危房改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7大工程,这都是群众急需而且迟早要干的事儿,绝对不是重复建设。

  新京报:这么大的投资,钱从哪里来?

  向东:中央财政投资不到一万亿,其他的钱哪来?要改革投融资体制,比如推广公私合营,PPP模式,就是对社会资金放开,大家一起来搞基础设施。

   7

   为官不为”要抓典型曝光

  新京报:去年报告提到,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向污染宣战。在写今年的工作报告时,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向东:就是必须行动,一定要严格执行新环保法,这部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能不能被执行到位是关键。

  报告里提出零容忍,这方面今年非常令人期待。环保部作为执法主体,必须负起责任。

  APEC蓝,大家都怀念,但又不能把企业都关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还是持久战、攻坚战。

  新京报:在报告中,总理专门对“为官不为”提出要求。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总理也提出有的领导干部为官不为,对工作消极敷衍、等待观望。这个问题很严重吗?

  向东:绝大多数干部都是愿意干事的,能干事,干成事的,必须鼓励。当然不排除有的人可能不适应,要帮助他。

  但是有的人是占着位子不做事,我不犯错误,但就是不干活。经济速度下去了,发展质量也跟着下去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也解决不了。这样的官员就要问责。

  新京报:对这些人要采取哪些措施?

  向东:对这种懒政、尸位素餐的,总理在报告里讲今年要抓典型,要曝光追责。

   【有权不可任性】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污染是民心之痛】

  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扶上马、送一程】

  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李克强

  热词问答

  简政放权

  新京报:去年政府也有不少改革措施,在你看来,最重要的改革是什么?

  向东:最耀眼的就是简政放权。过去一年,领导到各地去调研,发现这项改革真是受欢迎。今年这项改革还会推进,继续加大力度。不必要的前置性审批、非行政许可事项,明年统统取消。

  新京报:简政放权,把权都放了,那政府去干什么呢?

  向东:简政放权是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必须放弃那些不该管的事,既要从越位点退出,也要把缺位点补上,履行好法定责任。所以现在提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该放开的要彻底放开,该管住的也要特别管住。

  新京报:今年的改革,有什么特别值得期待的?

  向东:比如投融资体制改革,目前财政部和发改委在力推;价格改革,能放开的就放开,取消绝大多数药品价格管制;财税改革,这几年一直没有停;最重要的是预算改革,建立公开透明规范运行的预算制度,所有花财政的钱,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很大的一个亮点是,只要是符合条件的民营银行发起申请,成熟一家,就批准一家,不设上限,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点穴式调控

  新京报:舆论注意到,本届政府的宏观调控思路跟以往有所不同,能否解释一下有什么不同?

  向东:李克强总理这几年在整个宏观调控思路上,有很多创新赢得社会肯定。比如说,提出区间调控的理念。今年又提出点穴式的定向调控。

  新京报:什么是定向调控?

  向东:就是聚焦靶心,指靶子,打靶子,不搞大水漫灌,搞滴灌、喷灌。哪个地方有问题,就针对哪个地方。哪个水龙头坏了修哪个,不是哪个水龙头坏了,就把总闸关了。比如上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农业发展银行,多降4个百分点,因为它涉及农业薄弱环节。

   超级推销员

  新京报:去年总理出访5次,带回1400亿美元大单,大家都说总理是“超级推销员”。你对这个称呼有什么体会?

  向东:总理一年见百八十个外国领导人,原来都是别人向他推销,他说为什么不让我拿几个单子推荐给别人?去年,主要是高铁,核电。对国内来说,这么多富余产能,大多是优质产能,也需要转移,其实很多东西当年设计的时候就是要走出去的。这也是在推动中国的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宋识径张婷

  原标题:揭秘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每条网民意见都认真看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