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三大产业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江苏如何推进?
新华报业网讯 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对照江苏的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记者采访了三农问题专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现状:农产品多而不优 主导产业大而不强
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十八大以来,江苏省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米袋子”、“菜篮子”产品极大丰富,已经从量的不足转向质的追求;现代化物质装备建设水平持续提升,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18.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为现代农业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全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进度在全国位居前列,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一,完成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实现了全省设区市全覆盖。
图片来源于网络吴沛良也坦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省“三农”工作面临的约束和挑战越来越多,突出表现为:一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近20年来全省耕地面积减少了700万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逼近联合国提出的0.8亩粮食安全警戒线,土地资源供给量约束明显。依赖高复种指数、高单产水平、高化肥农药投入的生产路径尚未根本性转变;耕地承载超负荷,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大,种养业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模式滞后。二是全产业链竞争力不足。目前,全省农业生产呈“二八”现象,即全省农业增加值的20%占用80%的耕地资源,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业劳动生产率呈“二六”现象,全省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20%,创造的增加值仅占GDP的6%。美国和日本农业加工与流通服务环节在整个产业中占85%左右,增加值为一产的10倍以上,而江苏省农业加工、流通环节尤为薄弱,增加值尚不足一产的3倍,更缺少一批起点高、带动强、品牌亮的大型龙头企业。三是生产支撑能力不强。农业劳动力支撑能力不强,农业劳动力缺失问题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占近60%,严重制约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土地细碎化较为普遍,适度规模经营和小农户分散经营的“兼业化”现象长期存在,全省1419万户农户,户均承包面积不足4亩,各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60%左右,40%的小农户属于“自给型、生存型”,农业生产效率受到严重制约。四是农民收入增速放缓,江苏省农产品多而不优、主导产业大而不强,农民经营性收入难以快速增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形势不容乐观。
思路:产业兴旺 绿色发展
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江苏省怎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呢?
吴沛良认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以城带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思路。要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乡村兴人、兴地、兴权和兴产业,有效激发乡村活力、能力、动力和竞争力。同时,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把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作为着力点;把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发展目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江苏省农委发展计划处副处长杨曼介绍,江苏省乡村振兴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扬子江城市群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导,生态承载压力大,农业空间小但基础好、对城市群贡献大,可以注重发挥农业的生态、休闲功能,注重与城市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精品农业、高端农业、都市农业,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江淮生态经济区土地开发强度小,生态基础好,资源禀赋丰富,立足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立足打造成生态优质农产品的标杆产地。沿海经济带处于“一带一路”交汇区,耕地后备资源丰富,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打造成开放型农业生产基地。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交通中心地位优势明显,注重发展绿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打造成区域绿色农产品交易集聚中心。
“产业兴旺的同时,绿色发展应该摆在突出位置上。”杨曼说,未来,农业部门将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与建设,建立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绿色农业激励政策和绿色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使其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试点先行区;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机遇,培育绿色品牌农产品;打破行政区域,整合资源,鼓励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等市场主体领衔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苏”字号绿色品牌,重点做好绿色品牌培育、推介、引导和监督,努力使绿色发展成为江苏农业的鲜明特色;推进生态循环农业,严格控制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推进有机肥替代,强化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她还透露了江苏省打造世界农业科技硅谷的目标:对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创新园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吸引全球农业科技资源向园区集中、集成、再创新,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农业产业科创园区。
举措:特色产业集群 壮大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新时代农民增收的途径,则在推动现代农业新产业集聚融合发展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江苏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黄挺说,首先要以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及规模优势,培育更多像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邳州大蒜、阳山水蜜桃、灌南食用菌等特色集聚产业。支持每县(市、区)重点打造1~2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大、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产品质优、产业融合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在全省重点培育100个产值超10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同时要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他说,具体来说,是深入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生态+”、“旅游+”、“创意+”、“文化+”、“养老+”等模式,着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培育更多新的富民产业;推进农业电子商务与“一村一品一店”、农业特色小镇相结合,支持农民依托特色产业开设网店、微店,让农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牢牢盯住低收入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富民项目落地生效。在苏北5个设区市、12个省重点帮扶县(区)认真落实干部挂钩、南北挂钩、科技挂钩、企业挂钩、项目清单、政策清单等“四挂钩两清单”机制,开启苏北农业产业富民新征程。
黄挺说,江苏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起步早、发展快、基础好,下一步,我省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归农民集体成员所有,农民集体成员是集体经济的主人,可以说,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的权益是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权利,共享农村改革的发展成果。在股份合作制改革基础上,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让农民从改革中更多得益。
“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是‘一股了之’、‘吃光分净’,而是为了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他说,对集体经济实力较强、资产运营相对成熟的地区,鼓励通过抱团发展、与各类经济实体联合合作、探索聘用职业经理人、实行公司化、集团化管理等多种方式,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机制,提高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水平;对缺资产、缺资金、缺资源、缺人才的经济薄弱村,要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挂钩帮扶机制,采取强村带弱村、机关事业单位定点帮扶、村企结对共建等办法,帮助其发展物业、产业等项目,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交汇点记者 邹建丰 吴琼 朱新法
责任编辑 许海燕
标签: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