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提升消费能力的根本出路

10.03.2015  12:11
      提升消费能力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近年来两会最有热度的话题之一。

  我国的高储蓄率世界闻名,近几年国民储蓄率维持在约50%的高位,国民储蓄占到GDP总额一半左右。高储蓄已经严重地抑制了内需的扩大,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如此高的储蓄率,既表明消费能力有巨大的提升潜力,又凸显出让储蓄转化为消费的紧迫性。

  造成我国高储蓄的原因很多,其中分配体制不合理、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增长缓慢以及社会保障不完善和预期不稳定等增加了百姓的后顾之忧,是城乡居民非常看重储蓄的最重要的原因。

  按照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说法,“如果储蓄率能降一点,居民消费多一点,投资效率高一点,就是新常态下的一个理想状态。

  那么如何能让居民消费多一点呢?答案是改革。

  首先要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居民的收入多一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统计显示,在国民储蓄率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在过去10年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却没有改变。目前50%的储蓄率里,居民储蓄率只占四分之一。居民储蓄率占比低的背后是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过低,而过低的居民收入抑制了居民消费,使内需不足。因此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是提高消费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要“继续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养老保险等领域改革”,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在我国,由于养老、医疗等制度不完善,教育支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必须保持较高的预防性储蓄,以维持基本生活,支付就医、子女的教育费用和解决将来的养老问题。因此加强社会保障,加大对居民的社保、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投入,消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关键。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在此背景下,着力提升消费能力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而提升消费能力的根本出路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