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行动带出一支“金牌”队伍 ——记黄集镇财政所所长王广成同志二三事

27.11.2014  19:18

  引言:铜山区黄集镇财政所2013年被授予省级规范化财政所、徐州市“零障碍”金牌服务岗、2014年荣获市“青年文明号”。这是一个由7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的年轻团队,他们用真诚周到的服务,赢得了6万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广大群众的认可,使镇财政所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最可信赖的纽带,“有事找财政所”成为当地很多人的口头禅,这种信任源于有一个高度负责精神的所长王广成。 

     

  9月25日上午10点钟,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如约来到黄集镇财政所。王广成,一个偏瘦中等身材、消瘦的国字脸、清彻而透着青年特有热情的眼睛,令人感到亲切干练。看着他身边清一色年轻、端庄的财政人员对他的神态,我们意识到,这位37岁的所长,不仅是所里的主心骨,更是大家心中的兄长。 

   一、 他把带出一支德才兼备的财会队伍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做财会工作的内行。 在黄集财政所,除了一名现金会计比王所长年长之外,其他5名同志均是20多岁的年轻人,而且是她们大学毕业后的第一站。除了一人是专业会计学科毕业以外,大家所学均不是财会专业,英语、日语等专业与财会学科之间相距甚远。基层财政所人员匮乏,业务繁重,没有时间送她们去接受专业培训。王所长决定,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在干中培训,自己担起教学责任,利用每周例会、每月工作总结会,为大家释疑解惑;要求每个同志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根据中心工作突击学,结合岗位职责有侧重的学;他充满真诚地对大家说:“这里不仅是你们工作的第一站,也是你们得到成长的第一站。不论你过去学的是什么,现在都要从头来。不会不要紧,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我来做你们的老师,有什么困难、想法就直言,我们大家一起来克服。”在每次业务指导后,他总是告诫大家:“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只要大家有信心,就一定都能胜任工作。关键是要随时随地的学,要学以致用,就是不能等。”他不仅对大家进行集中授课,还随时随地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就是靠这样的自觉和信念,使这些缺少财政专业知识的“五朵金花”迅速适应了岗位要求,并在实践中有了新的规划和目标,有的已经在考会计硕士,在王所长的带领下,她们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边干边总结提高,经过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实践,实现了质的飞跃。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所里年轻人虽然都来自农村,但是社会上的种种思潮、对公务员“优越性”的放大,对她们的认识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国家惠农益农政策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乡镇财政已成为一个保障基层政府运转、保障社会民生福祉的焦点岗位。可谓基层财政无小事,基层财政覆盖了镇域所有人的切身利益,是通过无数具体、琐碎、细微、不能有任何差错的工作来保障每一个人的权益,需要基层财政人具备超出常人的奉献精神、毅力和汗水,它绝不是社会上对公务员上班就是“一杯茶、一张报纸”的描述。为此,他明确要求大家务必做到:“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根在哪里,为谁工作,为谁立命,为谁谋利。”他说,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人才能摆正自己的身份,才能自觉保持谦逊恭敬的态度。在他的影响下,“五朵金花”对基层公务员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己人生有了全新的定位,像对待自己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对待服务对象,像维护自己眼睛、脸面一样尽心做好财政工作。 

  与此同时,王所长还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和宣传活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譬如:通过创建江苏省三星级乡镇财政档案馆、省级规范化财政所、徐州市“零障碍”金牌服务岗、“徐州市青年文明号”等,注入使命意识;通过十八大红色党建宣传队的演讲、到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宣传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帮助群众春耕秋种等,使年轻的同志们明白,财政系统的公务员肩负着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重任,其言行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个人素质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口碑”。财政人必须要有自觉“代表”的意识,才能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才能做到始终如一的认真负责,让人民群众满意。 

  当看到大家对财政工作有了深刻认识后,王所长在肯定大家提高的同时欣慰地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当这种习惯养成了,你们会受用一生。” 

         二、他把人民群众的需要视为基层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各种惠民政策中,落实各种政策资金补偿(奖补)是关键一环,与每户每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也是对财政人工作态度和负责精神的具体检验。 

  例如:在2013年之前,很多人的“一卡通”用的是老一代身份证,2013年始,银行要求必须使用新的18位数的身份证,证件不符,银行拒发;办理身份证时,很多人的名字出现音同字不同的“白字”,与原名不符,银行拒发放;有的存折因保管不善丢失,没有证件,银行拒发;凡此种种,造成大批群众领不到钱。对怎么办问题,银行给出的答复是“找财政所”。 

  面对大量需要修改、补办信息资料的群众,王所长告诉大家:“群众来一次不容易,我们决不踢皮球!属于我们办的,大家一定要办好。不属于我们办的,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难题。”首先,所里增设岗位,设AB岗,所有人员进行科学安排,无缝衔接,保证人员不断岗、不脱岗,给前来的群众提供服务,查账号、出具证明。不属于财政所办的,王所长说:“那也不用他们再跑,我们出面协调,总比老百姓一个一个跑更有效。”在他主动与银行沟通后,达成了凡属“白字”错误的不用再到村委会盖章、财政所开证明,直接到银行就可以更换。仅此一项,多少群众了少跑了多少路程、省了多少时间!不仅如此,他还亲自负责接待、咨询、人员分流,用和蔼可亲耐心准确的服务,缓解了年轻的财政人员的精神压力,释放了群众心中的焦虑。通过接待和咨询发现,群众之所以到处跑冤枉路,是因为不知道办理这些事情的流程,应该先找谁、再找谁,每个环节由谁负责。于是,他连夜设计了“涉农补贴专用存折信息变更办理流程”、“涉农补贴专用存折丢失补办流程”、“涉农补贴专用存折新开户办理流程”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及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发放流程图”,第二天将每个办理流程和资金发放流程图打印2000多份,发给前来咨询和办理手续的群众,并利用休息时间,将打印的传单送到各行政村委会和村民手中,彻底解决了群众办事心中一片茫然、一跑再跑冤枉路的问题。仅2013年,财政所更改错误信息资料735份,更换户主279人,为千余名群众顺利办好亟待解决的大事,顺利拿到政府发放的各种奖补资金。 

  又如:在“一事一议”奖补资金项目上,他带领全所人员倾尽全力,力促40个工程项目获省级财政奖补资金672.688万元(2011-2013年度),其中达到省级优质工程项目2011年为100%。黄集镇地处偏远,大部分村级经济薄弱。近三年来,“一事一议”奖补项目,主要落在村里铺路架桥,在改变村庄面貌、改善生产生活现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充分用好这一惠民政策,王所长带领年轻的财政人逐村宣传、逐项参与,与农经部门联手,全力推动和保障各村项目的实施。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坚持到每个现场对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拍照留存;对工程资金进行全过程监控,使每一笔资金的使用范围皆可追溯。三年来,村里40个“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工程倾注了财政人对父老乡亲的爱、对履职的忠诚,受到镇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及上级机关验收人员的一致称赞。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动下,黄集镇财政所以更加团结、务实、勤俭、创新的精神,奋战在基层第一线。 

     

  (铜山区财政局办公室  孟凡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