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保障水平提高,百姓实实在在受益—— 民生实事“半年看”之一
今年市政府提出重点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其中多件涉及到“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如今半年多过去了,与之相关的民生实事落实得怎样?记者昨天从民政、人社等部门了解到,目前,医疗保障救助、养老服务保障、扶残济困等民生实事项目都得到逐一落实。
城镇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医疗救助取消住院和门诊大病年度救助封顶线
“如果没有医疗救助这个好政策,我估计都活不到现在了!”66岁的吴进武老人感叹道。
吴进武告诉记者,他一直没有工作,目前一个人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每月750元的低保金,儿子一家也不宽裕。老伴去世后,他又患上了喉癌,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高昂的医疗费让全家愁眉不展。
民政部门了解到吴进武家的情况后,主动为他提供了一笔大病医疗救助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他说:“今年病情反复,又住了一次院,没想到医院结算后需要自己支付的很少,原来大病救助的报销比例提高了。”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3月开始,我市执行新的医疗救助办法,救助范围和比例更广,受益人群更多,全市近20万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进一步降低。“新的医疗救助办法一大亮点就是,对困难居民医保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医疗救助比例从70%提高到85%,取消住院和门诊大病年度救助封顶线。对因病致贫人员,年度给予最高1万元医疗救助。”
49岁的符女士是我市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今年1月26日至4月22日因肾功能不全住院治疗,总费用59万多元。
她算了一笔账,“医保基金合计支付43万多元,其中基本医保统筹支付29万多元,大病保险支付13万多元,我的个人医疗负担减轻了不少。”
今年以来,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到550元—910元,其中老年居民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60元,其他居民、学生儿童、大学生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30元,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建成185个市3A级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基础养老金最低计发标准将调整
昨天中午11点,在栖霞区龙潭街道常春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正在这里吃饭。
“今天午饭有面筋裹肉圆、香干炒肉丝和南瓜丝,配上西红柿蛋汤,荤素搭配,很丰富。价格也不贵,三菜一汤只要3块钱。”77岁的季明山老人说,年纪越来越大,生活起居不太方便,再加上子女又不在身边,每天很寂寞。“这里人多,还有熟人,大家聊聊天,日子过得挺快,烦恼也少多了。”
“中心有800多平方米,功能齐全,吃喝玩乐什么都有,2013年被评为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承接了龙潭街道老人助餐业务。因为有政府和企业支持,价格比较便宜,很受老人欢迎。每天都有几十名老人来这里就餐。”该中心负责人王红梅介绍。
“建成12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市3A级达到200个”被为今年民生十件实事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06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具备助餐、助医等功能的市3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5个。
民生十件实事中,提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计发标准增加到每月345元。提高被征地人员老年生活困难补助标准,每月增发45元。”
“我们会同市财政局在做好本次调整待遇人员分类及数量统计、资金增量情况分析及数据测算基础上,拟定了2016年度待遇调标方案 。”市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报请市政府同意后出台了文件,目前正抓紧组织实施。
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750元/月,今年低保金支出将达到6.5亿元
今年46岁的杨晓祥是城乡低保统一提标的受益者。
家住江浦街道的杨晓祥本是家里的顶梁柱,2008年的一场意外变成了残疾,日子一下拮据起来。
天有不测风云。前几年,杨晓祥的爱人又得了重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也没能挽留住她的生命。
幸亏当地民政部门给他办了低保,医疗费可以减免,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也有补贴。如今女儿上初中,他也在附近人家找到了护工的工作。
“低保金涨了,一个月有750元,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对未来的生活,杨晓祥充满希望。
从去年7月1日开始,我市城乡低保实施一个标准,统一提高到700元/月。这是南京低保政策实施20年来,全市第一次实现城乡统一标准。今年的市政府再次将低保提标列入“民生十件实事”。7月1日,这一标准又提高到750元/月。
“今年低保标准的调整,全面落实了精准扶贫的要求,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相衔接,确保全市低收入纯农户中的重病、重残、突发灾害等家庭能够及时通过社会救助进行兜底保障。”相关负责人表示,低保“含金量”逐步提高,纳入低保后还能享受医疗、住房、教育、就业、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多重保障。
截至今年4月,我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6.37万户、9.75万人。按新的标准测算,今年全年低保金支出预计将达到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