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提升能级,合力打造扬子江城市群
今年8月起,每天5时整,扬州K30路公交车从京华城发车,行驶76公里,终达南京金牛湖地铁站。这条公交线的开通,首次由公交车将南京和扬州两座城市连接起来。
这是宁镇扬同城化提速的惠民成果之一。在城市融合发展上求突破,是我省积极参与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省委书记李强在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正在谋划把长江沿江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板块,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促进沿江地区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使之成为未来江苏几个城市协同发展最主要的增长极。”
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战略选择
打造扬子江城市群,顺应了党中央、国务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需要,对我省而言,也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要选择。
扬子江城市群,涵盖沿江八市。近400公里长江黄金水岸两侧,集聚了全省最为丰富的经济、科教、人文等要素资源。以占全省近一半的国土面积、五分之三的人口,创造了全省八成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九成的进出口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这里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更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要阵地。
在我省,城市协同发展已经破题,苏锡常都市圈、宁镇扬一小时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建设取得成效,其中前两个都市圈同属长江流域。不过在专家看来,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都市圈边界已被打破,比如常州新北区和镇江丹阳联系日益密切,南京龙潭与镇江句容连成了一片,特别是越来越多过江通道的建成,使得长江两岸加快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适应新一轮发展需要,必须顺势而为,在更大范围整合打造新的城市群。
八城是一城 一杆秤称到底
城市群的本质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的自由扩散流通。
“通则不痛”。只有资源要素在城市间流动顺畅,城市融合才有可能。南京市长缪瑞林说,宁镇扬连续6年举行都市圈市长会议,重点规划相邻区域协作,特别是把基础条件较好的江宁—句容同城发展作为先行区,两地融合发展取得了突破。南京市供水覆盖句容部分市区,南京到句容的城际公交已经开通。句容宝华、郭庄、开发区等地,还用上了南京通讯区号。
交通,是城市间互联互通看得见的成果。截至去年底,包括沿江八市在内的13个设区市城区市民,凭着一张卡片就可以在省内不同城市乘公交、地铁、有轨电车、轮渡和部分出租车,有的还可以租借公共自行车。到今年底,全省50%县(市)公交卡将互联互通。宁镇扬、泰盐通、苏锡常等毗邻区域的一卡通还实现了互惠,跨区域刷卡也可享受优惠。
一张社保卡,也让我省绝大多数县(市)居民实现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的异地结算。
尽管如此,不同城市之间甚至是同一城市群中不同城市的互联互通,还存在种种制约。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不同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及其他公共服务待遇不尽相同,从而增加了异地享受同城待遇的难度。有业内人士说,今年底全国都将实现异地结算,而我省尚有22个县属于“孤岛”,而且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原因是地方财政补贴多,社保待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因此,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必须彻底清理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性障碍,真正确立“八城是一城”的理念,一杆秤称到底。
产业不再同构 定位减少交集
城市融合发展,产业是基础,定位是关键。
上个月,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终于享受我省南北共建园区相关政策待遇。省发改委区域处处长周金刚说,这是我省区域经济政策的突破,是促进苏中融入苏南的具体体现。
我省首个跨越长江跨行政区域设立的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经过13年发展,培育形成两条产业链。“十二五”期间,新批进区企业451家,新批外资企业6家,总投资5.86亿美元。但园区相关负责人坦言,越往前走越感到体制机制必须创新、政策需要调整。比如建园之初的“多头进入、一头管理”架构已经迟滞园区建设,影响办事效率。财税扶持政策也待调整深化。
江南江北携手,促进了两岸产业互补融合。但目前产业体系同构普遍,产业结构偏重、集群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已成为打造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障碍。同时,长江两岸城市定位趋同、功能不强、特色不足等短板,迫切需要改变,让不同城市形成各自科学合理的定位。
专家表示,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必须借鉴他山之石,在建立良好的城市群内部协同机制的同时,寻找良好的外部接口,包括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的联系合作等,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 邵生余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