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制报: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 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标准化建设经验交流发言选登

06.03.2017  17:03

  □本报特约记者 张全连 颜朝生 本报记者 郑 弋

  【编者按】

  2016年以来,省司法厅党委围绕“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总目标,从补短板强规范、加快司法行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联动融合,启动标准化建设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确定了执法管理、法治宣传、行业服务、站点建设、行政保障等5大类标准化项目,初步研制了一批工作标准,并在全省各地开展司法行政标准化试点,其中,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等4项标准通过省级评审,进一步提升了司法行政工作质效。今天,本版特推出2月27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标准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部分先行先试单位典型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

  常州市司法局 联动融合 促进“四个全覆盖”转型增效

  试点一年来,常州市司法局制定出台了司法行政系统标准化建设的《试点方案》和《建设规划(2016-2018年)》,推进试点工作与“四个全覆盖”等有机结合、深度融合。

  强化理念导入。通过召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专题座谈会,举办法治大讲堂、编印简报专刊,营造“处处是标准、人人是形象”的试点氛围,确立依托标准化试点规范流程、科学管理、提质增效的工作自觉。组织各业务部门和县(市、区)单位,结合“四个全覆盖”和基层基础建设实际,学习研读省厅试点的94项标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用导向,找准试点切入口。

  坚持优选项目。采取条线推荐和各地申报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基础条件好的单位分别承担试点任务。梳理各地各单位的工作特点和优势,确定试点项目27个,其中6个辖市(区)司法局承担10个,业务处室承担14个,直属法律服务机构承担3个。建立督查机制,定期跟踪问效,及时研究解决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先后向省厅上报标准改进建议100余条。

  创新工作方法。根据省厅试点工作要求,在标准拓展和应用方面大胆创新,研制编写《司法所建设指导手册》和《司法所标准形象设别系统》。钟楼区司法局联合电信部门实施“互联网+”,建设远程视频、云桌面和Awifi系统;新北区司法局制作《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手册》,统一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及服务模板,实行法律顾问、调委会主任、“老娘舅”调解义工的“三合一”模式;武进区司法局编制《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增强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可操作性。

  近一年的标准化试点工作,给该市司法行政工作带来可喜变化:一是通过标准化引领,补齐基层短板。按照《司法所建设导则》中对组织机构的规范要求,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有效破解困扰多年的司法所管理体制难题,市委政法委、市编办、财政局、人社局、司法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司法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为辖市(区)司法局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对照标准要求,优化工作流程。对2000-2016年间出台的115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岗位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各项业务工作的流程。三是依靠标准实施,提升服务水平。注重运用标准化手段推动执法管理规范化和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金坛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落实标准要求,优化功能区布局,形成“前店后厂”工作格局,为群众提供“集中受理、分流办理、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法律服务;溧阳市司法局对照标准要求,推动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提档升级;天宁区司法局按照人员、场所、设施、标牌、制度、台账的“六有”要求和专职调解员、专职社工、律师“三员”配置模式,推进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建设,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徐州市鼓楼区司法局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强化为民服务职能。图为他们组织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解答涉法难题。

  □杨铧萍 摄

  南通市港闸区司法局按照项目化推进、交互式督查、捆绑式考核、系统化完善的工作思路,组织辖区5个司法所结合自身特点,各有侧重地承担试点项目,认真开展社区矫正37项标准试点工作。

  一是依照标准厘清职能定位。按照省厅提供试点的37项标准,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分解,以标准定内容、以内容定责任,对社矫机构、司法所权力与责任等予以进一步明确;调整充实基层司法所执法力量,确保每个司法所有1名政法专编和3名以上社工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并做到持证上岗;对区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设置重新进行区域划分、优化整合,在队伍和中心建设上落实标准。

  二是依照标准严格执法程序。从适用前调查评估到解除矫正的每一个执法事项进行梳理,列出重点环节和注意事项,通过细化和完善集中宣告、实施奖惩、异常情况处置等工作标准,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和审批权限,有效实现标准化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发展。在集中宣告过程中加入警示教育,对凡受到警告惩处、不服监管、有重新犯罪倾向及入矫满两年的社区服刑人员重温“入矫第一课”;对受到警告惩处的社区服刑人员落实分级谈话制度;密切关注公安机关推送的“四涉”信息,注重加强对异常情况信息研判分析和处置,严肃各执法审批环节,从根本解决社区矫正执法权限不规范、流程不统一的问题,以执法程序标准化为执法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提供客观依据。

  三是依照标准统一执法范式。对各类表格填写、文书材料撰写和档案管理等规范性要求,以会议和文件的方式进行固化,落实社区矫正形式标准化。特别对调查笔录制作、审批表格填写、证据材料收集等,都通过系统培训,一一进行实战化模拟。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和提请警告惩处卷宗目录,确保事实依据确凿充分,适用法条准确无误。严格思想汇报和走访标准,凸显精准化管理。按照社区服刑人员分级处遇“三等五级”管理制度,强调对社区服刑人员本人、家庭、所在单位(村居)和社区民警、居民的全方位走访,通过研判分析,及时调整矫正方案和管控措施。

  四是依照标准完善内控机制。梳理37项标准中需要实施合议制的事项,以清单形式固化下来。建立适用前调查评估小组和实施警告、提请治安处罚、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审核小组,以合议制的方式充分体现执法行为客观公正。强化法制监督,落实8项重大执法行为合法性审查机制,变事后监督为事中监督。在提请撤销缓刑案件办理和社区服刑人员请假中,严格落实备案和复核制度,以标准来保障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提升。

  通过试点,标准化建设对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的推动作用明显。2016年,港闸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工作绩效考评中名列前茅,社区服刑人员未发生重新犯罪和脱漏管现象,公安机关推送的“四涉”异常数据持续为“”,社区矫正执法行为更趋规范统一,执法活动更趋客观公正。

  南通市港闸区司法局 依标强本 实现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发展

  江阴市司法局

  夯实基础 提升司法所服务效能

  江阴市司法局科学谋划、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狠抓落实,以试点实施省厅《司法所建设导则》和市局《司法所公共服务规范》为抓手,切实推进标准化建设。

  多措并举,司法所标准化建设组织有力。将司法所标准化建设试点列入全年重点工作。强化学习,吃透标准的精神和内容。组织学习司法所建设相关标准,查找出差距和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和对策。走访调研,积极争取基层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通过走访排摸、座谈研讨,大力宣传司法所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乡镇党委书记、镇长直接沟通,协调解决司法所标准化建设的办公场所和资金问题。通过调研,结合实际,选取周庄、祝塘、璜土等3家司法所先行开展标准化建设,通过新建、改建、置换等方式,落实司法所相关标准要求;召开司法所标准化建设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集体交流等形式,将标准化建设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进一步深化司法所标准化建设。

  精细整合,司法所服务标准更加规范。对照《司法所建设导则》和《司法所公共服务规范》,以“职能整合精细化、职责目标明确化、程序流程规范化、服务形式温馨化”的思想,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通知》。立足司法所九项职能,重点抓住“四位一体”职能整合,使司法所服务标准更全面、更规范、更完善,司法所在履行各项职能中有了可量化、可操作、可检验的标尺,提高了司法所服务行为的可预期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对司法所各项工作职能重新梳理归纳,对各类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精心分类规范,梳理规范17类124项职责。在单项服务项目中,对服务的内容范围、方式选择、流程、时限等都给予具体化。

  狠抓基础,司法所标准化建设成效明显。对标找差,狠抓司法所基层基础建设,理顺组织机构,突出司法所办事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根据各镇经济发展实际,对照标准要求,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原则,帮助司法所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在政策、经费上的支持,进行精准化功能布局,统一规范各类平台,实现功能设置、标识标牌、上墙内容、大厅背景、制度档案的“五统一”。按照功能明确、特色明显、群众明白的要求,科学设置便民服务、执法管理、矛盾调处、日常办公等功能区域,切实把司法所打造成为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窗口。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体制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司法所体制建设、人事管理等工作。加强司法行政系统政法专项编制的内部挖潜和创新管理,推动建立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用编“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司法所队伍在编在岗。目前,司法所工作人员156人,平均每所10余人。依托标准化试点,司法所各项工作职责明确,责任主体清晰,对每项工作要求做到“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效完成”,增强了司法所人员的责任意识,尤其是“首问责任制”的施行,使基层司法行政服务形成“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答复”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各项工作规范开展。

  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标准牵引 增强队伍实战能力

  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要求为指引,推动形成以标准促规范、以规范促转型的戒毒工作新格局。

  坚持效能导向,确保组织领导有力度。在推进机制上注重统筹协同。建立适应女性戒毒事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模式,落实标准化建设主体责任。成立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各级领导综合协调职责作用和职能部门在标准制定、体系建设、实施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机制。在推进质效上注重结果导向。强化开放、协调、效能等标准化管理理念,明确标准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注重标准的有效实施,持续提升标准化建设成效。坚持服务发展,全面构建安全稳定、教育戒治、习艺劳动、队伍建设、基层基础等戒毒工作标准体系,不断提高标准化助力“平安、精品、活力、魅力、美丽”女所的契合力。在推进动力上注重全员驱动。坚持人才长效培养,着力打造标准化管理、技术、技能、智库人才团队,支持开展标准化理论、方法、规划研究。大力提升全体民警职工标准履职能力,加强标准的培训、解读、宣传工作,推动形成学标准、用标准的浓厚氛围。

  坚持供给导向,确保任务落实有成效。创新标准结构供给,在“动态优化”上下功夫。大力优化戒毒工作标准体系结构,全面梳理现行管理制度,分类实施“转、修、改”。建立标准化统一制(修)定机制,实行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立项、统一发布的“三统一”模式。开展戒毒执法管理、生活卫生、康复医疗、设施形态、应急处置等业务工作规范设计,致力达成戒毒事业发展有标可循、有标可保、有标引领、有标支撑。创新标准要素供给,在“联通联动”上下功夫。按照省厅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部署,注重“大体系、全过程”健全安全稳定、教育戒治等各领域工作体系,紧扣“全方位、广覆盖”完善戒毒人员入出所诊断评估、执法审批等各环节制度标准,着眼“守底线、保基本”落实队伍管理、场所建设等基层基础各方面措施保障。创新标准制度供给,在“考核激励”上下功夫。坚持制度供给先行,建立结构科学、标准明确、程序严密的安全管理、戒治业务、文明执法等制度框架、标准和流程。坚持补齐激励约束短板,建立标准实施反馈和考评机制,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加大标准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推动标准有效执行。

  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关键领域有突破。在标准化格局上推动主责主业融合并进。坚持规范管理保安全,提高“人防、物防、技防、联防”的联控联动联处能力。坚持科学戒治提质量,更加规范“四三二”戒毒模式和“五位一体”教育体系,充分运用康复训练、心理矫治等先进教育戒治理念、技术和手段。坚持公正执法促公信,健全内部、检察、社会等监督机制,切实保障戒毒人员合法权益。在标准化措施上推进方法路径创新创优。推动运行机制改革创新,优化场所管理体制,更加规范组织体系、机构职责设置,实现所企运行机制更加协调有序。加强信息技术标准建设,推动智慧戒毒平台深度应用,及工作流、信息流、管理流深度融合,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助推、减负、增效作用。在标准化保障上推行基层基础一体牵引。推动戒治形态完备,完善布局合理、分类科学的场所基础设施,构建功能健全、设施完备的戒治区域,实现戒治文化和场所硬件深度融合、惩戒功能与人文精神兼容并蓄。推动保障扎实有力,实现警务模式、警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戒毒人员医疗救治、技能培训、帮扶帮教等社会支持系统不断健全。推动队伍素质精良,扎实推进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全面提升队伍实战能力。

  2月8日至3月3日,张家港市塘桥镇司法所发起“旧书有爱,手留余香”法治书籍捐赠活动,号召大家捐出闲置的法律书籍,为城镇中小学、社区居民搭建流动法治文化书场,共享法治资源。 □张瑜 摄

  南通女子监狱 聚力创新 助推现代监狱建设再上台阶

  南通女子监狱将标准化建设融入监狱工作全领域、全过程,努力形成标准化效应,全力推动现代监狱建设再上新台阶。

  聚合共识,让全面标准化成为现代监狱建设的强动力。深化认识,拉高工作标杆。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把握原则、时间节点和步骤,分步落实,持续推进。立足实用、好用、真用、管用,提高标准化建设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加强文明管理、公正执法、便民服务,进一步彰显监狱工作的惩罚性、公正性和安全性。强化组织,明晰责任体系。监狱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建立标准化建设目标管理、督导检查等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把任务细化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细化举措,培树贯标思维。把标准意识作为民警的基本职业素养,通过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精心制定培训计划、举办标准化建设论坛、创建“标准化示范监区(岗)”等形式,深入宣传发动,强化示范引领,营造了解、重视、应用标准的浓厚氛围

  聚焦关键,让全面标准化融入监狱精细治理的全过程。目标引领,强化机制创新主动力。围绕司法行政核心业务标准化覆盖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监狱标准研制进程,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把握工作规律与特色,对原有的4大类26项制度清单、223个责任清单、165个权力清单、75个执法文书样本等进一步梳理完善,固化总结原有好的做法与经验,优化再造传统做法与流程,反思整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标找差,革除路径依赖束缚力。强化问题导向,查找监狱日常管理中与标准不符的行为,坚持从终端末梢抓起,从薄弱环节改起,从具体问题查起,切实抓好整改,严格执行标准、严密执法程序、细化工作流程,杜绝管理漏洞,使全员依法依标履职。依标作为,提升创标贯标硬实力。把标准化履职作为岗位专业化建设、锤炼民警实战能力的关键内容,对于发布的司法行政地方标准和厅发标准,及时纳入全员岗位培训、技能比武计划,重点加强对关键岗位、窗口岗位、新参加工作的民警及科监区领导培训考核,通过交流研讨、书面测试、对照查摆、督促整改等形式,引导民警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以常态促长效,确保民警对岗位工作标准,尤其是基础类标准应知尽知、应会尽会,推进标准全面实施、全员应用。

  聚力创新,让全面标准化助力监狱运行效能的新提升。聚焦主业主责,完善标准化建设体系。以工作标准化为标线,对标立规、对标提优,着力完善刑罚执行、教育改造、狱政管理、狱内侦查、生活卫生、劳动改造等重点工作、关键环节的制度和流程,促进监狱已有制度体系、内部管理模式与标准化体系配套衔接。在贯彻实践标准的过程中,坚持边使用边改进边完善,动态优化制度供给,提升监狱运行质态。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强化重点任务落实,从严从细从实做好十九大召开之年保安全护稳定工作,主动适应刑事政策调整、深化执法标准化建设,全力推进“三效两力五提升”行动,压实责任、管控风险、确保安全,依法行政、规范履职、高效服务。科学考核考评,强化标准评判导向。将标准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修订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权责明确、动态监督、评价科学的标准评估指标体系,以标准引领、支撑、倒逼工作规范运行。坚持落细落实,依托标准提质增效。找准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在保障监狱安全稳定、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提升队伍职业素养、保障罪犯合法权益、打造执法公信力品牌、提升群众满意度等工作中放大标准运用效应,打造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统筹用好“标准化+科技”手段,推动监狱智能大平台应用更新升级,各项工作标准化、模块式运行,提升智能化水平,做到痕迹可查、进度可视、动态可控、效能可评,切实为民警减负、为发展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