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做实体制机制保障
去年,围绕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苏省机构编制部门交出一份担当善为的成绩单:基层“三整合”改革全面完成、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开发区“去行政化”改革呈现新亮点……3月23日召开的全省机构编制工作视频会议,盘点交流去年工作,明确今年深化、推进相关改革的思路与要求。
“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编办主任俞军表示,“今年,我们要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篇章提供坚实体制机制保障。”
完善提升基层“三整合”改革
去年我省大力推动基层“三整合”改革,在全省1258个乡镇、街道复制推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的“1+4”治理模式,全省乡镇、街道机构数由18254个减至9392个。
今年,“三整合”改革进入完善提升阶段——完善职责准入、权力调整、资源下沉、全员培训、考核评估、信息共享等六项机制,聚焦基层治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制定编制统筹、岗位激励等改革配套措施,尤其要重点解决“指挥中心”左右联通、上下贯通问题。每个县(市、区)都将遴选1个乡镇(街道)作为完善提升此项改革的试点,省委编办将从中选择约50个发达镇作为改革示范。
推广南通综合执法改革新模式
近日,江苏省综合执法改革中的亮点——南通“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获中央依法治国办通报表扬。江苏省13个试点县(市、区)都构建“一套清单管权责、一个网格管治理、一个中心管指挥、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综合执法体系,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领域的综合执法改革也取得进展。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周富章介绍,13个设区市全面完成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执法改革任务,108家市县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机构统一规范名称、如期挂牌运行。
今年,江苏省将继续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执法事项,把“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运用到各个领域。省委编办明确,将大力推广南通综合执法改革新模式。
6月底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试点
去年,全省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实施到位。作为全国9个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我省遴选无锡、常州、扬州、徐州4市及其下属4县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常州立足市级权限先行先试,推进“小散弱”事业单位整合,精干设置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优化设置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除学校、医院外,市本级现有事业单位192家,较本轮改革前精简36.6%。
2月20日,省委编委印发无锡、常州、扬州、徐州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根据方案,除学校、医院外,这4市的市本级事业单位将从1366家减至774家以下,处级机构总数平均减少1.75个,编制精简比例在20%到32%之间。
作为改革牵头部门,试点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将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试点任务在今年6月底前基本结束。省委编办还将谋划省级部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并研究面上推开事业单位改革事宜。
强化两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机构编制部门在加强机构编制法治建设及部门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将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机关绩效管理,统筹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其中,机构编制管理的重点,是开发区去行政化和“一区多园”规范化管理。
此前,南京、泰州、南通已试点开发区“去行政化”改革。我省将推进有条件的开发区开展“去行政化”改革,形成不同于行政区的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并清理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以规范保改革,以改革促规范。
在编制“只减不增”的前提下,去年各地为推动安委办实体化运作、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加强市县基础教育,核增或统筹一定的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全省机构编制部门将继续盘活沉淀、低效配置的编制资源,将其重点用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解决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领域编制需求。(徐冠英 钟鼎)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