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动我国软件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
我国将以合作伙伴国身份组织参与本届CeBIT展会,并主办“软件定义世界”峰会。这对于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有何意义?中国软件企业应该如何借助这样的机会来加快国际化进程和推进国际间的合作?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
促进软件产业“走出去”
《中国电子报》:2014年3月,中德两国首脑确定中国担任CeBIT 2015合作伙伴国。中国政府授权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牵头部门组织相关工作。作为重要活动之一,软件司将主办“软件定义世界”峰会,请问举办这样的峰会对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有何意义?
陈伟: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和软件领域的权威展会,展会规格高、国际化、专业化。我们主办此次“软件定义世界”峰会,对于深化两国行业和企业交流合作,促进中国软件产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担任CeBIT 2015合作伙伴国是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德国时,德国总理默克尔提议并通过随后两国高层互访进一步明确下来的。在两国共同发布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提出以中国担任CeBIT 2015年合作伙伴国为契机,以公正、开放的贸易及产品竞争为基础,进一步深化两国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合作。可以说,通过两国高层领导人推动主办这样大型的活动来促进两国ICT产业的合作,其规格、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相信在这样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必将推动两国产业界更大范围、更多形式、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
其次,从历年CeBIT合作伙伴国的情况来看,两国政府部门共同合作主办峰会是一项重要的规定动作。此次中德ICT峰会选择以“软件定义世界”为主题,充分说明两国均认可软件业在ICT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峰会将邀请中德两国政府部门领导、企业高管和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等出席,通过主旨演讲和对话等形式,共同探讨中德信息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合作前景,为深化两国政府、企业间的合作搭建平台。
最后,峰会的召开,将有力推动中德两国软件产业开展更多实质性的对话和合作。此次峰会搭建了两国软件业面对面交流、推动务实合作的平台,不仅为中国软件企业了解全球发展动态和趋势提供了渠道,也为中国软件企业借助展会发出“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国际形象提供了重要契机。
《中国电子报》:请问为何选择“软件定义世界”作为这次峰会的主题?全球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陈伟:选择“软件定义世界”作为峰会主题符合当前全球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从全球范围来看,软件业不仅是整个ICT产业中增长最快速的部门,也是创新最活跃的部门,其地位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动下,软件产业在不断地进化创新、颠覆自我,软件定义芯片、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定义服务、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服务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等新理念层出不穷,软件互联网化、软件服务化趋势日益凸显,软件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一切,逐步成为整个世界的核心和灵魂。
综观全球,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软硬件关系看,软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随着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极限,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导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软件开始主导硬件和系统,芯片正在变成“固化的软件”,软件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从技术演进看,软件的技术架构正在发生体系性重构。近年来,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软件的技术架构加速向面向服务的架构和互联网化转变。我国的阿里巴巴等企业,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正在利用分布式架构和开源系统替代传统的集中式架构和商用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从技术与业务的关系看,软件正在主导和定义经济社会各领域业务运行的基本理念和模式。软件不再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工具,生产领域出现的“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消费领域涌现的打车软件、互联网金融等,都是软件技术与业务知识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紧密结合,从而深刻变革传统业务模式的表现。
中德软件业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电子报》:中国软件企业应该如何借助这样的机会来加快国际化进程和推进国际间的合作?
陈伟:目前,我国软件企业的国际化运营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软件产品和知名品牌。本届CeBIT展会,我国将以合作伙伴国身份组织参与展会,展会的大量展区和会议内容都与软件业高度相关,这对于推动我国软件企业国际化进程和国际间合作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首先,中国软件企业要借助CeBIT展会提高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从上届展会情况看,共有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多家参展商参展,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名观众到场参观,专业观众占比九成以上。本届参展参会的软件企业应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展出亮点,展出风采,通过峰会发言、展会参展等各种形式塑造企业国际形象,提高品牌的国际认知度。
其次,中国软件企业要借助CeBIT展会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上届展会官方统计的现场洽谈的业务额达到了250亿欧元。本届CeBIT展在中德两国高层领导的重视下,两国的展会相关主办方和承办方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邀请政府部门领导、企业高层、行业专家等重量级嘉宾出席,组织知名企业和有潜在合作意向的企业参展,联系全球知名媒体进行报道等。此次参展参会参观人员的规格、规模、范围将创历史最高,中国软件企业应积极出击,广泛接触,对接洽谈,争取取得更多务实成效。
最后,中国软件企业要借助CeBIT展会活动了解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国际市场动态。本届展会参展企业将带来大量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与展览同期主办的CeBIT全球会议也将分享行业最新发展趋势、行业技术变革、来自世界各国的行业专家的观点。了解这些前沿信息对中国软件企业将大有裨益。
《中国电子报》:中国与德国在软件领域的合作状况和合作前景如何?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德之间的软件产业合作?
陈伟:中德两国在软件领域的合作起步较早,富有成效。SAP、西门子等企业早已在中国市场成功运营,近年来还有大量德国中小型软件企业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并取得佳绩。中国软件企业“走出去”在德国运营相对较少,华为、东软、同方等在德国市场取得了不俗表现。华为在德合作伙伴包括德国电信、SAP、西门子以及宝马等,华为将在慕尼黑建立“德国工程能力中心”,积极支持德国政府提出的“数字议程2014~2017”和“工业4.0”战略。
中德两国软件业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工业4.0方面,德国工业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借鉴。未来,双方在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方面还有大量合作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在进一步推进中德之间软件产业合作方面,一是以“中德合作创新年”为契机,将本届CeBIT合作伙伴国的系列活动作为拓展两国间务实合作的一个新起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牵线搭桥的作用,通过会议、论坛、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企业间创造更多的沟通对话机会,以增进互信、深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二是在已经提出的加强两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示范项目、标准制定、人才培训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基础上,加大软件领域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