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推动垃圾分类 城区乡村都有成功模式可学
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南京由此步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眼下,街道、小区都正在加紧推进垃圾收集房(亭)的建设和《条例》宣传等工作。靠谁来更好推动垃圾分类?近日,记者在涉农区和城区的垃圾分类宣传现场,见识到了不一样的推动主体和他们的“真功夫”。
“明天早上在村口兑换礼品了,你们记得来拿啊!”21日傍晚,高淳漆桥街道荆溪村村民胡六英吃完晚饭,在村里边散步边提醒村民。
胡六英退休前是村妇女主任,今年上半年被村里聘为垃圾分类监督考评员,负责荆溪村委荆塘片区的垃圾分类指导、监督、考评工作。她和搭档每周两次到农户家里检查垃圾分类情况,两个小桶里分类全部正确的农户,就送上一个“点赞贴”并记录下来。一段时间后,村民集赞有了成果,胡六英和搭档就在村口搭起小桌子给大家“送礼”,一颗赞可以兑换一包餐巾纸或者卫生纸,2颗赞可以兑换一袋洗衣粉,3颗赞可以兑换一块香皂……
荆塘片区有8个自然村,22日是兑换日,村民们一大早就排起队领礼品。“兑换活动一般开展2—3天,基本能每家每户都能拿到礼品。”胡六英告诉记者。
荆溪行政村共有14个自然村总计1324户村民,除胡六英外,村委还聘请了另一位退休的妇女主任李桂玉负责里溪片区6个自然村的垃圾分类监督和考评,同样每月安排2—3天到村里集赞兑换活动。
记者了解到,漆桥街道作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街道,一直以来重点围绕“先试先行,打造示范样本”模式探索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今年荆溪行政村创新“积分兑换”模式,通过送礼上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现在,垃圾分类已经成为荆溪村民的一种生活习惯。
初秋时节漫步漆桥街道荆溪村,记者看到,每户门口都有两个垃圾小桶,桶架上标有户主的姓名和垃圾分类知识。垃圾桶干净整洁,掀开桶盖,也闻不到异味。白墙上还有漂亮的垃圾分类墙绘宣传,每个村有一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居民扔垃圾的步行时间在两三分钟内,很方便。
村委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推广工作,荆溪村多次组织村干部、居民进行专题讨论,规划出三个步骤。一是组织志愿者、党员入户宣传、指导,不断提高农户的知晓率与参与率;二是基于荆溪村范围广、农户多的情况,分成两个片区聘请两位退休的妇女主任担任垃圾分类监督负责人,督促村民做好分类投放;三是采取集赞贴奖励机制,对于农户分类较好的给予“大拇指”点赞贴,贴在每户门前的垃圾分类桶架上,每月、每季度分类均正确,再额外奖励点赞贴,“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分类热情,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昨天在莫愁湖街道进行的《条例》宣贯现场,除了社区百姓,街道还请来了45家物业企业的相关代表。“他们是接下来垃圾分类推动的重要主体之一。”街道城管科副科长李宪轩介绍,《条例》明确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其中,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区,物业服务企业为管理责任人。“过去多年,物业管理小区内的垃圾由物业企业负责收运至垃圾中转站,一个入住800户左右的小区,一年内物业企业需要为之支付10万元左右的费用。接下来,所有小区垃圾实施直收直运,企业这部分的开支就没了。”李宪轩说,垃圾分类在减轻企业经济负担的同时,也需要企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垃圾分类中必须扛起监督、指导居民进行正确分类和投放的大旗,如果不进行正确分类,小区的垃圾将面临无法收运的尴尬。为此,在垃圾分类的培训宣传中,物业企业成为主角之一。
“在协助社区做好居民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正在努力推动垃圾房(亭)的落地。”一位物业企业负责人表示,垃圾强制分类渐行渐近,他们正根据11月1日的时限倒排各项工作。(顾小萍 陈文 吴星月)
来源: 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