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疾控中心健康提醒:家有儿女,当心手足口病
5月过后,气温就开始直线上升,结束了温暖和煦的春天,进入了多雨闷热的夏天。而这样的气候条件,也使得初夏的疾病传播有自己的特征。
昨天,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提示5至7月哪些疾病容易高发,建议大家做好疾病防范工作。
家有儿女的
小心手足口病和麻疹
七年前,手足口病是许多家有儿女的年轻爸妈们心中的警惕词汇,因为当时对这个疾病了解不多,许多宝宝都中招了。随着手足口病防范知识普及得越来越多,大部分家长已经不再闻之色变。
不过昨天,省疾控中心的专家还是提醒广大家长:5至7月,小心手足口病出没。
截至今年4月30日,浙江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14795例,较去年同期(50843例)下降70.90%,报告死亡病例1例,较去年同期(2例)减少1例。全省发病趋势与往年相似,截至目前全省发病数低于往年同期。
手足口病的患者以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幼儿为主。症状主要表现为患儿手、脚、口腔和臀部会出现疱疹。家长应关注家庭内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皮疹、频繁呕吐、高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儿童请居家隔离。
接下来一段时间,另一个威胁小宝宝们健康的疾病就是麻疹了。截至今年4月30日,我省累计报告麻疹病例713例,累积报告发病率1.30/10万,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544例)上升31.07%,无死亡病例报告。
我省4月麻疹病例报告明显增多,以散发病例为主,以目前麻疹监测资料分析,麻疹病例以20岁以上成人和8月龄以下儿童为主,占80%左右。
省疾控中心建议学校加强晨检工作,尤其是民工子弟学校。一旦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劝阻学生隔离治疗。
提醒1
近期外面吃饭的
警惕肠道感染
天气转热后,许多人喜欢晚上结伴出去吃夜宵;平时家里也不爱开火,即使自己做菜往往也喜欢做冷食,或者在外购买熟食。
省疾控中心提醒有这样饮食习惯的人,请警惕肠道感染。
近年来,我省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但造成肠道传染病流行的潜在因素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时有发生。今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省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1934例,较去年同期下降2.38%;报告其它感染性腹泻30392例,较去年同期上升44.34%。
省疾控中心的专家提醒,目前已逐渐进入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存在疫情发生的风险。因此,请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是关键。
专家还给出了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同时出现食物中毒现象,请及时就医。
外出游玩的
请防范蜱虫袭击
根据我省近几年的监测情况显示,5至7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高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死率可达10%以上,该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5至7月是不少驴友喜欢户外活动、在户外露营的时节。
专家提醒,野外踏青和露营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踏青时请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光滑的针织衣服不易让蜱虫粘附,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被蜱虫叮咬后,不要生拉硬拽、强行拔除,否则其头部很容易留在体内引起发炎和瘙痒,且更易感染病菌,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应用镊子反向将蜱虫拔出或到医院进行处置。若出现伤口发炎、瘙痒,或有发烧、头疼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告知医生。(通讯员 江歆 本报记者 黄淼君)